联系我们
经济成长模式必经路 呼唤房地产“产业升级”
作者: 2009-11-19 09:41:14 浏览:60
信息来源:宁波日报
[打印]

  自从遭遇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呼吁国内企业“产业升级”似乎成为了一个时髦词。是的,过去那种依靠劳动密集型产业以牺牲生态环境、压低工人收入、缺乏核心技术的出口经济增长模式显得越发“风雨飘摇”。所以,众多学者、专家、有识之士才会不厌其烦地多次呼吁打开内需市场,寻求产业升级。

  可以说,任何行业的产业升级都是该行业步入世界主流经济成长模式的必经之路。但国内的房地产行业,依旧是一幅闹哄哄的价格飙升场面。

  简单来说年初的“价平量缩”是一个积蓄力量的观望期,延续了自2007年底以来为了抑制所谓的流动性过剩的房产短暂低迷期。转折点来自2008年的全球经济危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该年年底出台了促进房地产行业继续发展的利好政策。受到一部分政策暗示,先知先觉的“刚性需求”和少部分“投资性需求”开始入场,在传统销售淡季7、8月份经历了火爆销售后,各开发商立即对项目加速开发,同时寻求来年的土地储备。到了9、10月份宁波大市商品房供给量明显增加,而成交均价涨幅却下降。全国的土地市场在“央企”频频大单拿地之后,甬城楼市也是地王频传。中国的土地市场和股票市场十分类似,都有买涨不买跌的心理,当低谷期来临时,土地拍卖纷纷流标;当房价节节高升时,土地拍卖会上频频举牌。

#p##e#

  这种现象其实就是一个行业不够成熟的体现,何时该拿地,以什么楼面价拿地,不是根据企业的正常经营需要决定的,有时确实需要拿地了,由于总体形式不好,土地价格再低也不拿。

  对开发商来说,“日光光”的销售局面对其肌体也是一种莫大的侵蚀,对整个行业有百害而无一利。源头是脑袋一热,不自量力地拿地;然后对房屋的建筑美感和质量松懈了,抱有反正好看难看都有人买的消极态度;其次在销售和售后服务环节也不精益求精了,冷眼对客,把房产销售当成“小菜场卖大白菜”。

  行业的产业升级是等到市场经济的普遍规律来“优胜劣汰”,还是主动寻求突破,是企业维系自身命脉的重要抉择。尤其对吹惯了顺风,过了多年好日子的房地产企业来说尤其重要。不要忘了,只有普天下的消费者才是自己的“衣食父母”。

注:本站招标、拟在建信息为企业单位免费自行发布,投标前请严格审查,谨慎交易!
声明: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如有侵犯他人声誉、版权或著作权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请来电或来函告之,我们将予以更正。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 上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