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管理好通胀预期已成为我国宏观调控的重点目标之一。尽管通货膨胀是一种货币现象,但要使其变为现实,还需要很多诱发条件,就当前经济形势而言,多方位出手稳定房价对于防通胀可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
目前资产价格的上涨无疑推高了市场未来的通胀预期。如果能更为有效地管理这种预期,则对明年温和的价格水平走势会起到釜底抽薪的功效。纵观目前及未来的涨价因素,稳定房价可能是最为有效的措施。虽然房地产价格并未直接计入到CPI中,但不容否认,其走势已成为物价的“影子价格”。从房价与CPI走势的关系看,本轮经济调整以来,房价变化均领先CPI走势:在2008年5月,CPI累计同比达到8.1%的高位,而房屋价格销售指数早在2007年12月就开始进入下降通道。2009年7月,CPI累计同比达到-1.2%的低谷,而房屋销售价格指数已在3个月前开始反弹。因此,如果政府部门能够有效稳定房价,可对减缓居民未来的通胀预期提供重要的先行信号。
#p##e#首先,稳房价对于资产价格的稳定至关重要。由于房地产涉及的上下游行业众多,房地产市场的变化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如果通过适当手段稳定房价走势,改善供需矛盾,通过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间接地传导至相关行业和产品,这将有助于未来市场整体价格的企稳。反观2003-2006年,较为平稳的房地产销售价格无疑是当时中国经济实现“高增长、低通胀”的重要保障之一。因此,房价稳可以营造更好的经济发展氛围。
其次,稳房价可以直接起到稳预期的功效。按照CPI的分类权重,居住消费的比例目前为13.2%,在以5年为周期的权重调整中,居住消费的比例还将提升。房价的变化与居民的居住行为息息相关,因此稳定住房价格会更好地保障居住消费行为,也会从根本上减缓居民通胀预期。
第三,从目前我国面临的国际经济环境看,房价的稳定可以有效抑制游资的爆炒,从而减缓物价上升的外部压力。在外围经济复苏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的大背景下,我国外贸形势的好转还需一段时间,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负效用将会拉低未来价格进一步上涨的动力。在经历了前期的非理性上涨后,如果给市场发出房价走稳的信号,则会大大减少过度投机行为,降低外部资金充斥的压力。事实上,2003-2006年进出口的疲软和房价的相对稳定也为我们创造了更多的政策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