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1月13日7时25分报道,昨晚和往常一样,股民和投资者们下班准备晚餐并没有觉出什么特别,然而,当央行一项决定跳上各新闻门户网站的主页时,人们纷纷感叹,变化来得太突然了。
央行决定:从2010年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0.5个百分点背后,意味着什么?
1月12日晚上19时03分,记者接到央行的一条新闻稿通知短信后,立刻陷入焦灼状态,几乎在半分钟之内,多位媒体同行开始在MSN上大吐苦水:“完了完了,我的股票完了”!让众多财经记者差点崩溃的央行的这条短信内容只有28个字: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
金融机构必须将存款的一部分缴存在中央银行,这部分存款叫做存款准备金;存款准备金占金融机构存款总额的比例则叫做存款准备金率。打比方说,如果存款准备金率为7%,就意味着金融机构每吸收100万元存款,要向央行缴存7万元的存款准备金,用于发放贷款的资金为93万元。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它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也是传统的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之一。
准备金率上次上调是在2008年6月,19个月来的首次上调究竟意味着什么?有没有出乎市场的预料?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几乎所有的经济学家和市场分析人士都表示,虽然在时间节点上有些意外,但货币政策要调整完全在意料之中。
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意味着商业银行的放贷能力有所收缩,如果上调0.5个百分点的法定准备金率,商业银行贷款的空间可能缩减了2000亿到2500亿左右。上调存在准备金率,目的主要是为了引导和管理2010年的通货膨胀的预期,我觉得也是一个加息的预先的信号,并没有出乎市场的意料。
这一看法得到了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曹远征的认可,他认为,这其实是去年下半年就已经开始的紧缩货币政策的后续。
曹远征:在去年下半年就开始了,包括严格的监管,加大对冲力度等,这不过是一系列政策的后续动作而已。
记者:这其实是紧缩货币政策的步骤之一,而不是一个开端,是吗?
曹远征:开端早就有了,都是微调的政策。
#p##e#但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显然不同意曹远征的看法。
李稻葵:我不认为这是一个紧缩的货币政策,目前中国经济中的流动性,或者说得更直白一点,存款量和现金量是非常充足的,足以支撑中国经济9%左右的增长率。这个前提下,中央银行适当的收紧货币政策是符合了灵活性和针对性的政策,其实客观上讲也保持了适当宽松货币政策的连续性。
其实对老百姓来说,正如记者的同行们一样,最关心的还是自己的切身利益,即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对股市和楼市会有多大影响,中国银行金融市场总部分析师石磊表示,这显然是一个重大利空。
石磊:对股市更多是信号的意义,也是信心上的一个打击。因为从历史来看,当宏观调控开始趋紧的时候,股市的回报都是负回报,对信心上是很大的打击。对房地产市场,主要是通过信贷的途径来引导,当信贷市场的流动性下降,一个季度之后,房地产价格的上涨就会开始萎缩。这样来看,如果年初央行就开始加大资金流动性的力度,到今年下半年,可能房价上就会有表现了。
但老百姓想必会更希望今天的股市表现如同钟伟的解读。
钟伟:一般来说,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对资本市场的影响都不是特别明显,因此资本市场的走势,可能不会特别受到法定准备金率调整的影响。
记者:对于楼市会有什么样的影响?
钟伟:现在中央调整楼市,抑制房地产价格快速上涨的决心比较大,因此2010年是房地产市场调整年。
钟伟估计,近日将出炉的2009年四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会比较快,因此,这次上调存款准备进率想必仅仅是2010年货币政策变化的序幕。
钟伟:我相信以法定准备金率上调为一个序幕,随着2010年上半年CPI上升,央行还将逐步地再继续调高存款利率以及贷款的利率,使它们回到相对基本正常的水平。
而李稻葵更倾向认为,央行可能也是在走一步看一步。
李稻葵:我觉得央行肯定在不断的关注市场的反应,所以它的下一步动作肯定并不是预想好的,我想一定是根据市场的反应,根据经济的各种指标新的报告来进行调整。我不认为这是一系列动作的第一个动作,这只是一个新政策制定思路的表现,而不是说一系列已经计划好的,编好程序的一系列政策的第一步。下面的政策的变化、政策的出台还要取决于市场的反应和整个经济运行情况的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