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2010年1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从2010年1月18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这是自2008年7月以来中国央行首次提高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说明新一轮金融调控已经开始,2008年以来所采取的宽松金融政策等经济刺激政策退出。
在重启金融调控之前,在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中央政府已经接连使出五招进行房地产调控:2009年12月5-7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支持居民自住和改善性购房需求。2009年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个人住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2009年12月14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就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提出增加供给、抑制投资投机、加强监管、推进保障房建设等四大举措。2009年12月17日,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出通知,明确开发商以后拿地的首付至少50%。2010年1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明确二套房的购房贷款的首付为40%,且不再有改善性住房等内容。加上重启金融调控对房地产业的自动调控尤其是对房地产企业融资的影响,可以说,中央政府在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里已经连续使出六招来调控房地产。
当然,由于2009年的大规模增加房贷,一些大中型开发企业已经手握大量贷款,再加上销售增长带来的回款,这些大中型开发商,如果没有进行过度投资,没有将太多资金压在囤积土地等方面,一般暂时不会感到太大的资金缺口压力。而一些中小型开发商,虽然理论上可能会加大融资的难度,但由于本来就不容易贷款融资,因此影响也不大。这就是说,本文作者陈真诚分析认为,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短期内暂时不会对开发商融资造成太大的影响。不过,要看到的是,重启金融调控,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收紧金融政策的信号作用,以及对市场预期的影响作用,将远远大于政策的直接作用。
从已经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手段来看,可以看出,中央政府对房地产调控采取了步步为营、多招密集连发的策略,说明中央政府对房地产调控的态度是明确而有决心的。
2009年12月5-7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但提出要增加普通商品住房供给,而且不再提及房地产作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提法,也不再强调通过刺激房地产业来促进经济增长,说明政府的思路开始改变,强化了房地产的消费属性和民生保障属性,不再过于依赖房地产业来刺激经济增长。
2009年12月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住房转让营业税征免时限由2年恢复到5年,说明2008年四季度以来出台的系列刺激房地产的救市政策开始陆续退出。
2009年12月14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就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提出增加供给、抑制投资投机、加强监管、推进保障房建设等四大举措,从此正式拉开了新一轮房地产调控,而且明确要对投资投机购房等进行“点杀”打击,以遏制房价上涨。
2010年1月1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除继续支持、鼓励首次购房用于自住等内容外,几乎将2008年12月21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救市政策等来了个180度的大掉头,说明政府自2008年四季度以来的房地产救市期正式结束。而且,新政策的调控面更广,调控内容更全面,调控手段更多。尤其是,新的通知不再提及改善性住房等内容,说明调控变得更严厉,二套房政策在收紧。
至2010年1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决定上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说明宽松的金融政策开始退出,开始了新一轮金融调控。在新一轮金融调控下,结合二套房首付40%比例的再次明确,说明新一轮房地产金融调控已经开始。
总体来说,中央政府已经对房地产展开了新一轮全面而严厉的调控,不但已经是使用了税收、土地、金融等政策调控手段,而且,调控具有很明确的针对性、目的性,就是严厉打击投资投机购房炒房,打击开发商囤地闲地,遏止房价上涨。进一步,从温家宝总理在2009年12月27日接受新华社独家专访(这是中央主要领导首次接受国内媒体独家专访)的谈话来看,房地产调控还将进一步深化,“差别利率”这个调控手段即将出台,利息调整将成必然。而且,在2010年,不排除开征物业税和提高房地产开发项目贷款的自有资本金比例的可能。
至此,本文作者陈真诚分析认为,可以预期的是,在新一轮调控下,未来的房地产预期异变、房价下降、房地产重回调整通道将成必然。具体来说,促使房价下降的主要理由如下:
一是系列调控的效果;
二是房价上涨太多,已经几乎没有了近期再继续上涨的空间;
三是此前市场需求透支过度,未来市场会遭遇阶段性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
四是市场中投资投机者占比过高致使市场容易波动;
五是不少地区实际在存在着严重的供大于求的问题;
六是成交量下降、观望本身就是房价下降的前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