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统计数据显示,1~6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3410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1.7%(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增长33.4%)。商品房销售额15800亿元,同比增长53.0%(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额增长57.1%)。6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0.2%,环比上涨0.8%。
从数据上来看,今年上半年,房地产已经从2008年的低迷中走出。只是,从市场实际来看,1~5月,一些地区的房地产成交确实有了相对增长,但没有统计数据显示的那样乐观,房价并无实际意义上涨。
不过,需要看到的是,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产生的流动性过剩,大量信贷资金进入了房市、股市。
银监会从未表示取消或松动二套房贷政策,但到了商业银行手中,纷纷被直接或变相地取消或松动。尤其是进入6月以来,通胀预期高涨。在政策刺激和消费者对高房价、通胀恐慌等因素的推动下,一些地区的房价开始了真实性上涨。
短期或将继续上涨
从目前来看,通胀预期依然高涨,这或将继续拉升房价上涨预期。而在宽松的货币政策、房地产预期趋高等因素推动下,近期土地市场再次火热,一些地区再次频现“地王”,高地价将事实性地推高房价上涨预期。此外,在大规模增加信贷投放之外,政府还出台降低资本金比例、放宽房企发债、增发融资等一系列利好政策支持房地产开发商。在证券市场上,房地产板块估值也因房地产预期高涨而大幅上涨。房地产企业从资本市场融资也在逐步放开。
由于融资环境已经优化,融资渠道变宽变易,加上房地产销售增加带来了一定的资金回笼,从整体而言,开发商的资金压力已经大为降低,更增加了涨价的底气。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有真实性需求的自住性消费者,因担心房价继续上涨而恐慌性入市。更有投资者,基于对政府的房地产政策被刺激经济所“绑架”的判断,为了对抗通胀,或直接为了获得高额投资回报,再次入市购房炒房。
在信贷大规模增加导致市场流动性泛滥、通胀预期还在高涨、市场到处飘荡着房价上涨舆论的情况下,不能及时采取加息、公开市场操作等措施来有效打击通胀,那么,短期内房价可能还将继续阶段性上涨,甚至不排除出现暴涨的可能,但成交量可能继续下降。
购房对抗通胀机会与风险并存
正因为房价存在继续上涨的可能,正因为市场对通胀已形成了一致性预期,因此,一些消费者希望通过买房来应对通胀。
诚然,适度通胀,将抬高房地产等资产估值,拉升房价上涨预期,推高房价,也不会导致政府出台逆向调控政策。也就是说,一般而言,在适度通胀时期,合理地购买部分优质房地产,可能会保值升值。因此,通胀预期高涨、政府或有意用通胀刺激消费的今天,消费者适当选购房地产,或是被动应对通胀的选项之一。不过,要看到的是,基于如下原因,用购房来防御通胀也存在风险。
首先,并非所有房地产都能对抗通胀。
事实上,刚经历过非正常高热、短期内供求大量释放之后,目前的房地产市场已经出现分化。在目前价位上,并不是所有房地产都能对抗通胀。如果发生通胀,对于一些消费者来说,最好选择购买可能最能保值的资源性房地产。
其次,如果出现全面性通胀,买房很难对抗通胀。
如果在经济持续衰退的同时出现全面性通胀,就可能进一步深化经济危机,出现经济大萧条。
在经济低迷时,危机的影响不可能在短时间内结束,不少人的经济预期会变得悲观。作为支撑市场的主要基础,大批消费者的实际收入、购买力、购买意愿,将大幅度降低。
在失去了真实性价值基础、缺乏必要的买方支持后,房市可能会严重低迷、持续萧条,供应将大量过剩,高泡
#p##e#沫下的偏高房价,很难形成真实性的继续上涨,甚至可能出现持续下降。
因此说,如果真的出现全面性通胀,购买房地产未必能保值升值。
第三,国际经济形势依然严峻。
目前,金融危机还在蔓延,世界经济衰退并未扭转。如果发生全球性恶性通胀,就可能出现上世纪70年代那样的经济大萧条,至少美国经济可能再次出现滞胀。到那时,中国经济,尤其房地产市场,难免不受影响,政府将采取强硬措施逆向调控。
第四,国内经济形势并未彻底扭转。
统计数据显示,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了7.1%。从数据上来看,中国经济已经开始回暖,但这只能说是经济出现了向好的迹象,基础并不牢固。
在房地产方面,许多城市的住房租金一直在下降,商业地产的租金更是下降得厉害。最近,有媒体以2008年6月到2009年6月为时点进行调查发现,今年上半年,北京商业地产租赁需求大幅下滑,空置率持续攀高,各大商圈在售、在租商铺市场楼盘售价、租金普遍呈下降趋势,214个目前在售在租楼盘项目中有102个在降价。
由于经济预期不乐观,因收入或收入预期下降,许多人的消费意愿和购买力已经下降,有效消费需求明显不足,很难支撑高房价消费。
第五,二套房贷政策被再次强调从严执行,央行很可能将加息。
一方面,在2009年第三次经济金融形势通报会上,银监会主席刘明康态度坚决地再次强调要控制房地产贷款风险, 严格执行“二套房”标准,严格按规定执行住房按揭贷款首付款比例和贷款利率,对投资性住房要坚持首付高成数、利率严格风险定价和资信严格审查的原则,严格执行与借款人100%“面谈”、“面签”制度,采取切实有效措施防范“假按揭”、“假首付”现象的发生。这说明房地产政策方向可能即将再次发生改变。一旦各地严格执行银监会要求,投资行为将直接受到打击,购房者的观望情绪将增强,房市或将再现滞销局面。
另一方面,为确保政府财政投入的资金配套,政府会继续执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为了打击通胀,央行可能通过加息来提高资金使用成本,以打击追涨资产价格的流动性的回报预期。不出意外,央行可能在三季度经济数据公布前后加息,再次进入加息通道。
房地产并未走完调整周期
今年以来,虽然房地产市场重现热潮,但要看到的是,因政府救市而改变调整节奏的房地产,依然处于深度调整之中。
由于中国经济客观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政府不可能无限制地放纵通胀。一旦房价再次暴涨,就可能使得房地产因缺乏有效需求而随即变成可怕的滞胀,房价也就很可能再次下跌,甚至不排除再次暴跌的可能。
事实上,自6月份以来,广州等一些城市的房地产交易量已经出现了10%以上的降幅。进入7月份后,包括北京等在内,更多的城市已经明显呈现下降趋势。北京房地产交易管理网数据显示,7月份,出现了自3月份以来的首次较大降幅。截至18日,北京纯商品房住宅日均成交量为330套,比4月份整整少了百套以上。
随着购房者再次提升观望情绪的同时,开发商对下半年的房市走势预期已经出现了分歧,认为年底可能再次出现观望的并不少,于是纷纷加大了推盘数量。
总的来说,如果市场再起新的观望,尤其加息预期变得明朗,成交持续下降,那么,3月份以来的房地产“热行情”,可能在三四季度开始结束。原本可能引发消费者年底因赶政策效果末班车而带来的成交高潮,可能变弱直至基本消失。接下来,房地产可能继续调整,偏高的房价可能将继续调整3年左右,或更长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