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鸡刀解牛
富有魅力的汉字在经济领域应用娴熟的不多,股市最早被搬入的“牛市”一词算是其中一个。但学者们仅仅引进了牛市,却忘记了把从牛身上剥下来的“牛皮”也一起搬进来,结果,很多小散户常常在牛市中也赚不到钱,甚至有的在牛市转熊时还赔个精光。道理其实也很简单,因为牛皮不是吹的,火车不是推的,吹牛皮总要付出代价的,而人们往往忘记的是:股市虽然很牛,但一旦剥了牛皮其实也很脆弱。
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更何况中国的股民高达1亿多人。
炒股最近在云南媒体的同行中很流行,也有一些人短短几天就赚了好几个涨停板,大家都说,目前这架势,不翻个几番就亏大了,死捂着也不能踏空。
我并不想扫大家的兴,我只想讲个小故事,或许对于现在的市道有点启示。记得上一次6000多点那波行情中,去馆子里吃饭时大家经常问的是“今天你又买了什么股,明天你看好哪只”之类的,甚至连街边擦皮鞋的都会与你侃炒股,结果后来没过多久,股市的牛皮就被剥了个精光,一泄千里。
现在的沪指又爬上3000多点,有人把短期行情看在10月1日左右。我不会算命,也没有证券从业资格,完全是从社会的一种现象分析。但我觉得,当普通人都知道行情在哪里终结,那就不是行情了。难道那些手里有大资金的大户、机构们竟然比散户傻?
当每个人都想:股市里挣钱太快太容易,老老实实工作是真的很愚蠢。这个时候,其实危险已经很近了。
与股市相比,我更关注楼市,因为在通货膨胀预期中,房子的保值功能远比其他投资品更实在。很多人担忧当前缓过劲来的房价一路直上是不是在透支未来的消费,会不会一动手就大跌,因为宏观层面已放出消息要遏止房价。
我再讲个大家都能理解的日常生活现象。20年前,电视机很贵,尽管那时候还只是黑白的,可随着科技的进步,流水生产线的投入,现在的彩电价格越来越便宜,29英寸的普通彩电几百块就能买到。再看看粮食价格,却比几年前要越来越贵了。为什么?道理也简单,因为土地上种出来的东西耗费的人工成本要比流水线生产的高得多。房子,不就是在土地上“种”出来的吗?
#p##e#我很看好西部城市的房子,特别是重庆,身段看涨不过是份“迟来的爱”,而且那些有远见的巨头们现在也纷纷打起西部城市的算盘,其实就是个信号。
先是保利地产以38.1亿元顺利拿下重庆鸿恩寺地块,正式在重庆称“王”,随后又数轮激战以12亿元拍下领事馆地块,二度称“王”。没过多久,万科老板王石(王石博客,王石新闻,王石说吧)在参加云岭论坛时,宣称要进入昆明。房地产巨头们“算计”西部似乎成为一种趋势,我以为,这个看起来并不起眼的微小变化其实就是西部房价的定海神针。
地产巨头之所以瞄上西部,目的很明晰。首先是西部城市地方政府的软环境诱惑。招商引资工作历来都是西部城市地方政府的重中之重,地产巨头只要说一声来,地方就会高兴得鼓掌。因为房地产对地方GDP有着巨大的贡献,而房地产繁荣又会拉动地方一系列相关行业的内需。
其次是西部城市的房价相对抗跌。以昆明和重庆为例,即便在去年的低迷市道里,均价也只跌了几百块,按照媒体报道一般开发商大致有30%利润的说法,这个下跌的幅度更是开发商们大都愿意接受的水平。而从均价看,昆明为4000多元,重庆为3000多元,这为下一次投机资本对房价的炒作留下了空间。我说这话并非没有证据,看看万科刚刚公布的中报就能找到端倪。从5月起,万科今年头7个月在重庆拿的地就占了其在全国新增19个项目中的1/4。另外,重庆的远期规划是长江上游的金融中心,3000多元均价的房子显然距离这个规划有点远。
地产巨头西部发力的同时,炒房的投机者也纷纷转向二级城市。据央视报道,“温州的一些投资客现在都认为北京、上海的房价太高,而把目光投向了二线城市。”把这些因素联系起来看,西部城市房价喊涨不过是迟早的事情。以成交数据看,重庆楼市7月份的成交增长环比全国最高,这其实就是个标志性的转折。一些有远见的市民开始提前动手了,无非就是冲着升值去的。
但重庆房价最终能被巨头们推高到什么程度,还得看楼市的身段怎么个包装法,不过可以肯定是,会比现在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