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追逐楼市暴利 国企民企有何不同?
作者: 2009-08-17 08:37:13 浏览:40
信息来源:燕赵都市报
[打印]

  国企抢地现象成了2009博鳌房地产论坛的一个焦点话题,引起众多民营、私营房地产开发商不满。有学者对国有企业大量进入房地产行业感到非常不安,有开发商指出,国企拿地有不公平性,因为国企掌握了大量的廉价资金,如果拿到土地后造更贵的、质量不太好的房子,对社会资源是一个毁坏。

  尽管民营开发商一边倒批评国企入侵,但部分公众却有不同看法,例如有网民就指出,尽管国企弊端丛生,但国企毕竟还受一些政府约束,还承担一些社会责任,还保留一些道德良知,比起贪婪成性的民企老板要好得多,两害相权取其轻,因此支持“国进民退”。看来,楼市“国进民退”是好事还是坏事,值得我们辩一辩了。

  从现实来看,无论是国企、民企还是中外合资开发商,其实都是“一丘之貉”,不管是谁拿下天价地王都不会开发普通住房;国企与民企在哄抬房价、追逐暴利方面没有明显区别;就房屋质量问题来说,不仅存在于民企,同样也存在于国企。从某种角度而言,国企与民企都是分肥者,而不是社会责任承担者。

  中化方兴以40.6亿摘下北京广渠路15号地块;保利地产以38.1亿夺得重庆鸿恩寺地块,有民营开发商批评是“醉酒驾车”相当危险。在我看来,如果民营开发商拿到这些“地王”也相当危险,不排除让“地王”晒太阳的可能——— 不管开发商姓“国”还是姓“民”,只要哄抬房价、追逐暴利都是“坏孩子”。比较而言,楼市“国进民退”的好处是,国企向国家上交红利,政府可以有效约束,国企一般不会出现恶性房地产事件——像民企卷款逃跑这样的恶性事件一般不会发生在国企身上。不少买房人也非常看重国企名号,原因就在于国企姓“国”,有相对较好的信誉,或者说有政府信誉担保。

  但是,“国进民退”的坏处也能装一箩筐。有媒体调查发现,当前国资委分管的136家央企中,逾七成企业涉足房地产业,六成高价地被国企拿走。这不仅意味着国企对民企形成了严重的挤压,如此发展下去,国企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大,就会对房地产市场逐渐形成垄断的局面。在我看来,楼市“国进民退”在改革开放时代是一种倒退。

  许多国企的主业并不是房地产,携带大量资金进入房地产行业后,不仅哄抬地价、房价,助长了楼市泡沫,而且由于资金转移到楼市而影响主业发展,使得我国产业结构越来越糟糕,房地产对国家利益的捆绑越来越紧。不少人担心,国企进入房地产行业,将使4万亿投资资金大量转移楼市,对实体经济将造成非常大的危害。

  所以,总体而言,楼市“国进民退”不是什么好事,有关部门应该及时控制国企涌入楼市,给民企生存空间。如果不限制国企涌入楼市,必须让国企带着政治使命、社会责任进入楼市,比如说承担保障性住房的开发任务,承担稳定房价的任务,让国企成为楼市的稳压器。事实上,高房价是楼市“国进民退”的土壤,只要房价稳定,不像如今这么疯狂,就不会存在“国进民退”的忧虑。

注:本站招标、拟在建信息为企业单位免费自行发布,投标前请严格审查,谨慎交易!
声明: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如有侵犯他人声誉、版权或著作权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请来电或来函告之,我们将予以更正。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 上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