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江西省委书记苏荣日前在媒体上发表文章,就江西的发展建设向全国求计问策。消息传出后仅3天,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收到的建言已达数千条。据了解,每日的建言经工作人员整理后,当天就能直送苏荣案头。
通过媒体向全国征集"民间智慧",为江西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应该说,苏荣书记吸纳民智的姿态是真诚的。笔者也注意到,此举受到了江西省内外各界群众的积极回应。短短三天时间就收到来自各地各界的建言数千条。据介绍,建议内容五花八门,涉及经济产业规划、农村问题、人事建设等诸多方面。提建议的人有学者、干部、军人、农民、农民工,还有在校学生。参与面十分广泛。
我们可以看到,近年来,普通百姓表达民意诉求的渠道在不断拓宽,基层民意民智也越来越受到决策层尊重。而江西省委书记向全国求计问策,作为一种聚集人气、吸纳民意民智的重要方式,无疑值得期待。
客观地讲,省委书记身边并不乏人才。既有各部门官员,法律政策研究人员,也有专家、学者这样的"智囊团"。应该承认,从理论根基、政策水平、知识含量等角度考虑,普通群众可能比不上官员、学者。他们的建议或许并不成熟、不全面,但是普通群众与和官员学者所处地位、背景不同,关注问题的角度也会有所不同。
虽然官员学者考虑的多是"大事",普通百姓关心的多是"小事"。但是,由于更大范围的民意来自民间,反映的问题也好,所提建议也罢,都直接来源于民间,他们的建议往往十分贴近民生,涉及的内容多是"衣食住行"、教育、医疗、"三农"等普通人常常会遇到又急于希望得到解决的问题。由于普通群众长期工作、生活在基层,对民生问题有着切身体会与独到的见解。因为民生问题与他们息息相关,在某些民生问题上,他们比官员学者更有发言权,更有表达欲望。提出的方案可能更具可操作性。
而且,与官员学者相比,普通群众特别是江西省外的群众不用担心提建议触犯官场条条框框与地域禁忌,在表达上更为"自由"与直观,容易让决策者看到更多更新的民生切入角度。而官员学者基于种种利益考虑,他们即使有关注民生的情怀,也未必敢于畅所欲言;即使他们对民生问题作过调研,有过了解,也未必能说到百姓的心坎上。
行文至此,笔者想起一个商界流传的尊重外行意见的经典故事。科特大饭店是美国加州一家老牌大饭店,由于以前设计的配套电梯狭小陈旧,已经难以适应客流的需要,饭店准备扩建电梯。于是,老板请来一流的建筑师,讨论如何扩建这部电梯。建筑师们讨论了半天之后,一致认为:饭店至少需要停业半年,以便在每个楼层打洞安装。"除此之外就没有别的办法吗?"老板对此感到不满意。因为对一家大饭店来说,停业不仅意味着营业额损失,而且会让老牌客源流失。这些建筑师坚持认为,这是他们所能想到的最佳方案。这时,饭店里的一名清洁工刚好拖地经过,听了他们的讨论,他随口说了一句:"要是我,就直接在饭店外面新装一部电梯。"这时,所有人都不说话了。在户外新装电梯,不仅施工简便、花费较小,而且饭店不用停业,不久饭店外面就新装了一部电梯。在建筑史上,这是第一次把电梯安装在户外。
后来有人评价说,"真正阻碍我们创新的,不是知识太少,而是知识太多。每一种知识都提供我们一种见解,但也塞给我们一个框框。"一流建筑师正是因为头脑中装满了建造户内电梯的条条框框,结果思路怎么也跳不出来。而"没有知识"的清洁工头脑中没有所谓的条条框框",表达没有禁忌,反而看到了问题的新角度。
虽然政府行政与装电梯并不是一码事,室外装电梯的灵感火花带有一定的偶然性,但是,尊重"外行"意见,最大限度吸纳民智的思路是相通的。如果更多地区与官员敞开胸怀吸纳民智,让民智有了新的附丽,未尝不是一大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