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电梯行业新媒体!
[打印] |
为旧楼装一部电梯需要多长时间:A,两个月——海珠区江南西路紫山大街11号楼的业主8月5日获批为20年楼龄的老楼加装电梯,最快10月上旬就可完工;B,4年——从2005年10月召开业主大会成立筹建组,到今年10月最终完工,透过每一份盖章的文件,都能看到参与此事的7位老人奔波的身影。
从1999年提上议程,到今年年初省建设厅出台新规,十年过去了,广州才有了第一座靠个人自发组织加装电梯的旧楼,11号楼成功装上电梯的经验,无疑是还有5万座旧楼没有电梯的广州最可珍视的经验。牵头11号楼加装工程的两位七旬老人,也成为昨日坊间热议的“明星”。
第一座由个人组织加装的电梯,其经验固然要学。如何选位置、如何不影响采光、费用如何分摊、电梯如何使用,在这些长期羁绊着旧楼装电梯工程的问题上,11号楼都作出了积极的尝试。但我们要在其中学习的东西,却不只是旧楼如何成功装上电梯那么简单。
在我看来,11号楼筹备加装电梯的过程中,最困难的一环,还要数说服所有用户签字同意和制定费用分摊方案。说到底,就是一个利益分配的问题。11号楼考验着我们数学水平的费用分摊方案,是一次没有前例可循的创造,让我们真切地体会到,任何涉及利益分配的方案,只有最细致地考虑到每一个相关者的利益,才能得到大家真正的拥护。比起某些机构对公众切身利益攸关的重要问题总是“听而不证”或者“选择性耳聋”来,11号楼加装电梯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程序和制度上的公正性,才是更值得学习的东西。
老楼加装电梯难,最难的就是不同住户之间利益的平衡,老人们以自己的人生智慧为我们找到了一条坦途,很好。如果能真正学会这种智慧,很多看似复杂的涉及公众利益的难题,或许都可以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