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拼完性价拼什么 深圳楼市金九银十成色几分?
作者: 2009-09-04 10:24:48 浏览:72
信息来源:深圳商报
[打印]

  “金九银十”——熟悉又陌生。九十月份本属楼市传统旺季,这几年却总不“守旧”。2007年楼市初临调整,急转直下,“金银”成色无从说起;去年此时,又正处“寒冬”,买家卖方人人自危,收获硕果更只能憧憬。最终一年多的低潮和观望,换来今年上半年的“井喷”,颇为反常的来了个“金三银四”,大跌眼镜。

  转眼间,又是金秋时节,金银时刻,眼下的深圳楼市却略显“颓势”,不知是上半年涨势过猛,挥霍过度;还是中场盘整,酝酿高潮。这就给今年“金九银十”两种可能:后继乏力,惨淡收场;或者再接再厉,又创新高。

  经历两载失望而归后,寄望今年的“金九银十”皆大欢喜。

  先拼“性价” 再比“金银”

  2008年没“金九”更别提“银十”。去年的这个时候,开发商们都在明里呼“救市”,暗里忙“过冬”,一边听着经济学家的乐观预测,心里忐忑何时才能穿越过这片玉米地。

  与去年的哀鸿遍野相比,今年的“金九银十”忽然有料。伴随着A股“轻车熟路”的暴跌,疯涨了大半年的楼市也迎来了久违的“拐点”势态。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深圳7月和8月新商品房销售面积分别环比下跌了17.43%与25%。更令人瞠目的是,8月29日这天,深圳新房成交均价仅为11669元每平方米,还不及前一个工作日成交价格的一半。面对如此令人大跌眼镜的数据,想必无论在置业者心中,还是从投资客角度,抑或是开发商层面,“观望”都已显得苍白无力,实行策略调整才是硬道理。即便地产界的“一哥”王石(王石博客,王石新闻,王石说吧)抛出“拐点未到”论,但连续下滑的成交量让“不缺地或缺钱”的开发商们还是谨小慎微的积极应对。于是乎,深圳的房地产市场上又有了“买房送名车” 、“交一万抵十万”的促销声音。关于“金九银十”的各种市场预期也由此接踵而来。

  我们且不评论上半年的“小阳春”与“红五月”会否构成开发商“不差钱”而维持高价位的可能性;也不预测未来两个月能否如开发商所愿重拾传统销售旺季的辉煌战绩。从连续三个月的成交量下滑、信贷政策的“紧缩”、以及深圳下半年超过350万平方米的新增供应来看,即使开发商恐慌性的降价销售不会即刻出现,深圳楼市将告别数月以来的卖方市场已无悬念。更加可以肯定的是,一场大规模的营销攻势即将在深圳楼市拉开。

  与其将“金九银十”比喻成房地产商们大举吸金的节日,不如看成是置业者理性选房的契机。在新一轮市场供应的小高潮到来之时,抛开涨跌预测,收起侥幸心理,关注实实在在的性价比才是智者之道。

  三弹“金九银十”

  记得去年发过一份帖子,“不望金和银,铜铁保太平”。2008,楼市调整,低调言说,不求喝彩,但求实在。今年再要是这样的调门,挨砖无疑。楼市一路热腾腾,谁还瞧得上铜铁的份量?但是,天机从来难测,人心难免忐忑。“金九银十”这枚定心丸,不一定就笃定喂到嘴巴里,所以,还得有所琢磨。

  先要请问,谁的金来谁的银?这是个立场问题。这些年来,楼市话语主体单一。“金九银十”注定是中国地产既得利益集团的盛宴,更为堂皇的是GDP的成就,镶金镀银,辉煌眩目;至于中低收入民众身受高房价压迫的苦楚,社会财富非公平分配的病痛,信贷风险不断堆积的隐患、产业结构畸形倾斜和经济泡沫愈见其厚的忧虑……有何可称金银的徽记?所以但凡吆喝“金九银十”,这个问题弄明白了,才不至于倒了大众的胃口。

#p##e#

  再是要问,金银成色有几何?这是个尺度问题。就算约定俗成, “金九银十”,圈定为盘点楼市业绩的比喻。按照市场惯性,房价大跌不甚可能;同样,因为2009经济复苏和全力“保八”的使命,信贷政策依然会适度宽松下去,自住需求的焦虑和投资投机力量的乐此不疲,还会构成楼市的主要风景。只要心不过贪,只要不将暴利说成天理,金也会有,银也会有。但是切记,龙头放水,难道就能保证地产张开大口,继续豪饮?股市已经红绿翻转,谁能算定楼市飙红永无休?所以,2009“金九银十”的成色估量,宜乎达观,而不是一味乐观,而且过分。

  三还要问,是金是银又如何?这是个视角问题。中国楼市不仅“金九银十”了,而且像眼前这样,裹着房价步步上涨的旋风,一直斩金夺银,一路收割下去,就是吉人天相、百姓之幸、国家之幸了?大道理说,未必。获得诺贝尔和平奖与经济学奖双料荣誉的美国经济学家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是个足金足银的人物,最近他在纽约家中受访,老人家说美国政府救市的美元,好多流入了金融高管的口袋里,目前的复苏说法,不很靠得住。那么,我们算过没有,中国刺激经济的几万亿人民币有多少流入了楼市?我们无从知道,老外经济学家是喜欢当“黑嘴”,还是真的视角特别?如果借来其眼光和嘴巴,我们关于“金九银十”的展望和呼喊,该不该一来学会一点广角关注?百业兴旺,楼市兴旺,反之,难得独享金银;二来,“金九银十”的心思可有,喊声似乎不必过大,经济发展有规律,楼市亦然,不会“喊金是金,喊银是银”也!

  “金银”从何谈起?

  “金九银十”往往意味着房地产市场销售旺季的开端,但是从近几年这一阶段的市场数据来看,这一时期已经没有市场上所传颂的那般“美妙”。据分析,9、10月份全市成交量将会小幅放量,但不太可能实现转折性的突破;开发商目前资金较为充裕,因此降价预期也较小。

  据监测,2009年1-6月深圳全市商品住宅供应量为193万平方米,而去年同期全市供应为257万平方米,同比下降了25%,即使今年供应较为突出的7月,商品住宅的供应量也较去年同期下滑18%,虽说为了迎接“金九银十”的到来很多新盘准备在这一期间上市,但是和去年同期相比仍然显得略有不足。

  供应量的不足,也体现在了成交价格的变化上,由于成交量的突然放大整体市场的供应节奏显得相对滞后,截至目前商品住宅的成交价格“一路高歌”。2009年上半年深圳商品住宅的成交均价上涨39.22%,个别项目更是上涨了50%左右。此时,市场供求关系的调节杠杆开始显示出威力,5月份商品住宅成交76.96万平方米,6月份62.82万平方米,7月份51.43万平方米,整体市场成交的大好势头戛然而止,成交量出现了急剧的萎缩,量价的严重背离显示出市场调整的强烈需求。在房价高企的当下,期盼金九银十成交量实现质的突破,很有难度。

  不得不注意的是,年初央行制定的全年10万亿的信贷指标基本半年内已经完成,部分银行已经出现信贷余额头寸不足的局面;另一方面,房地产市场投机性质的炒房行为大规模出现,央行三番五次重申严控房贷的意图不言而喻,那就是“打压投机性炒房行为,控制信贷风险”;如此一来,对房地产市场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其实“金九银十”从近两年的市场表现来看,实质上的表现已经不那么显眼,然而还是有人不断提及,它还承载了更多的关注和期望。但是期望归期望,今年的“金九银十”恐怕又不乐观。

注:本站招标、拟在建信息为企业单位免费自行发布,投标前请严格审查,谨慎交易!
声明: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如有侵犯他人声誉、版权或著作权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请来电或来函告之,我们将予以更正。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 上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