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从推货的节奏来看,开发商对于未来的价格还是相当乐观。
“标尺”失落
价格的高企没有引起刘振明的担忧。在他看来,政策的微调尤其是二套房贷收紧的影响,以及土地市场“地王”效应的缺失,才是整个市场面临销售和价格双双回落的压力所在。一度引领全国土地市场的穗深在2009年显得相当沉寂:2007年制造了大大小小20多个“地王”的广州,只在2009年6月诞生了楼面地价为15324元/平方米的珠江新城新“地王”.
深圳则直到9月10日才出现楼面地价18875元/平方米,地面地价22649元/平方米的宝安尖岗山“新地王”。与穗深寥寥可数的单价地王相比,同为“一哥”的京沪热闹很多。方兴地产40.6亿元夺下北京广渠路15号地王,成为北京招拍挂以来的最高成交价格,上海则由中海地产以70.06亿元夺下了长风地块,制造新的“中国地王”。
“地价与房价的联动是显而易见的,珠江新城‘地王’一出,周边项目立马涨价5%~10%就是例证,”一家粤企老总的感叹代表了不少开发商的心声,“可惜地王效应被遏制,不然价格涨得更快。”广州市国土局“大板斧”处罚2007年闲置“地王”,直接导致了“隐形地王”南华西地块的受冷,最终该地块楼面地价仅为4651元/平方米,令周边预备分一杯羹的楼盘大为失望。
#p##e#“地王”是炒热市场的兴奋剂,银行贷款则是实实在在刺激成交的催化剂。上半年信贷政策的宽松,银行二套房贷审批的放开,吸引了大批改善型需求和投资客进入楼市.
“年初还是首次置业为主,5月之后,依赖于二套房贷的购房者逐渐增多,”合富辉煌首席分析师黎文江说,“目前投资客比例在11%~18%。”
在《2009年1~8月房地产市场分析报告》中,深圳市房地产研究中心副主任王锋则指出,房价的持续快速上涨以及投资需求的出现,产生了对自住需求的挤压效应.
而基于对投资炒楼的监管趋严、供应量增加等因素,深圳房价较快上涨的局面将得到有效控制,并有望向下调整。这才是刘振明最为担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