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浅析电梯产生事故的原因
作者: 2009-09-23 14:30:52 浏览:223
信息来源:Internet
[打印]

    电梯是建筑物内的垂直交通工具,客梯、住宅梯如同楼宇巴士,货梯如同载货的车辆,医梯如同救护用车。谈及运行安全,电梯运行的交通状况远比车辆在马路上行驶优越得多。 它只是在固定的“轨道”上(导轨),在无行人穿梭的“路面”上(井道)行驶。如果要说与安全及事故有联系的话,恐怕它的上下垂直运行可能会使一些不知究竟的人有些提心吊胆。但是如果你了解到牵动电梯轿箱作上下运行的悬挂钢丝绳的安全系数大于12,电梯一旦发生超速,有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等一系列保护装置会使您在轿箱内安然无恙的话,你就大可不必为乘坐电梯发生安全事故而担心。 然而,实际情况是电梯的安全事故还在接二连三地发生,因使用电梯造成死亡事故的情况还经常见诸于媒体的报导。 我在这里介绍几例我所了解的发生在上海的事故。

例1   4月5日清明节上海浦东新区洪山路某住宅高层,1部电梯发生故障,一中年男子乘客没听从电梯管理人员告诫私自扒开门,从轿厢与层门楣的夹缝中往下跳,结果脚没站稳,跌落井道至死。
 
例2   7月、9月上海新民晚报、新闻报、解放日报内编消息分别反映发生在上海静安区开开大楼,闵行区西宏物业公司的奥森公寓以及虹口区振泰物业公司所管辖的大楼电梯均发生了门开着溜车、冲顶的事故,险造成人员伤亡。

例3  10月份,黄浦区某住宅大楼电梯管理人员使用三角钥匙不当坠落井道死亡。 因此这里我们认为有必要浅析一下产生电梯安全事故的原因。

 1 电梯产品贯彻执行GB7588-1995《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是保证电梯安全使用的先决条件 电梯被列入生产许可证范围产品,电梯安全规范被列入国家强制性标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产品与人的安全有关。我国现有电梯生产许可证的企业有近150家。我国所有持有电梯生产许可证的厂家生产的电梯产品均符合GB7588-1995《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的所有条款了吗?据我们从有关检测部门对电梯产品的检查情况来看,产品完全贯彻GB7588-1995的仅仅是众多持有生产许可证的少数企业。而大部分企业在全面贯彻落实安全规范方面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而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恰恰就是引发电梯安全事故的隐患。这里举几个例子说明一下。

#p##e#

例1 GB7588-1995中10.6.2条要求曳引驱动电梯应设有一种装置在电梯驱动电机不旋转或在轿厢(或对重)受障碍物阻挡而停止运行时,该装置在规定的时间内起作用。仅这一条不少企业生产的产品至今仍未做到。

例2 GB7588-1995附录A电气安全装置使用的条件中规定了多种不同的安全环节使用的电气安全装置,其中不少环节是应当用安全触点来作为电气安全装置的。GB7588-1995中14.1.2.2规定了安全触点的要求,然而不少电梯产品使用的安全触点没有符合安全规范的要求。 电梯制造企业生产的产品应当符合国家标准的要求,然而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应当引起有关电梯企业的重视,学习、贯彻、落实GB7588各条款的规定,应当是这些企业刻不容缓的责任。电梯产品只有符合GB7588的各项要求,才能保证电梯的安全运行,是防止电梯产生安全事故的先决条件。

2 对电梯进行良好的维修服务是保证电梯安全使用的必备条件 就维修服务而言,电梯与汽车一样需要得到良好的维修服务。

    电梯有了良好的维修服务不仅可以延长其使用寿命,更重要的是它能保证电梯安全地运行。国家标准《电梯维修安全规范》即将颁布,对电梯维修行业来说这是一件大事。有了电梯维修安全规范,电梯维修工作就有了方向,有了规矩。新标准《电梯维修安全规范》对维修作了如下定义。3.1维修(Service)“狭义的维修是指维护和修理,广义的维修则是在电梯交付使用之后的所有维护、修理和改装的服务。”我们在日常的维修工作中常常会碰到这样2种类型的电梯:一种是近几年(贯彻GB7588标准以后)新安装的电梯,另一种是(GB7588标准颁布以前生产)所谓的“旧梯”。我们认为不管是新梯还是旧梯,对维修工作而言使电梯符合安全规范的要求这是一致的目标,在这个问题上没有新梯和旧梯的差别,这次新编制的电梯维修安全规范对GB7588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作了全面的贯彻。 在维修中目前存在哪些问题影响到电梯安全使用呢?下面我们就自己接触到的情况归纳一下,有如下问题需要引起电梯维修企业与业主的重视。

(1)GB7588-1995颁布实施以前生产的产品,有不少产品没达到安全规范的要求。这部分电梯在目前服役内的电梯中尚占有不少数量,它们或多或少地存在与GB7588安全规范相不符合的地方。常见的有:
a.非直接式的门锁还存在;
b.不少层门缺少三角钥匙锁;
c.限速器没设安全开关;
d.自动层门没有强迫关门装置;
e.1.00m/s的电梯使用瞬时式安全钳;
f.被动门缺少安全开关;
g.缺制动器松闸扳手或缺盘车轮;
h.控制屏的电气安全装置不符合规范。

#p##e#

    由于以上硬件的缺陷,对电梯的安全运行埋下了隐患。例如:上海某医院一台医梯,由于使用的是非直接式门锁,当门还没闭合,钩子锁尚没锁住而触点已导通,导致电梯在不是该层楼召唤时离开。某护士推着病床车倒着走向层门见门开着手一拨就后退进去,结果由于轿厢已驶离本层站,所以护士与病床车就一起坠落于井道。 (2)由于维修工作不规范引起的事故也经常发生。

如:a.曳引轮过度磨损引起的曳引条件发生变化,曳引能力下降引发的 底事故;
b.电线、电缆老化、断芯引发的电梯事故;
c.维修工作中为图方便,短接门锁触头,而维修后忘记断开,致使在层门还没关闭时轿厢启动而造成的事故;
d.制动器维修工作不彻底造成工作不灵活,产生卡阻现象,造成电梯失电后抱闸不起作用而溜车造成事故;
e.各类安全开关的失效、位置偏离或间隙增大等等,没及时调整致使安全开关不起作用而引发事故。

例:2004年国庆前上海市卢湾区某一台电梯,保养工为图方便,临时短接了门锁触头,而保养完毕后又忘记将短接处拆除。恰巧有外地一名捡破烂的进入电梯,而此时上楼层有召唤指令,捡破烂人进入的层站层门尚未关闭轿厢就向上启动,那人慌忙之中向外逃,结果被挤压在轿厢与层门之间,当场死亡,惨不忍睹。 搞好电梯维修,企业应当具备良好的技能,技术素质,遵守电梯维修安全规范,尽职尽力工作外,特别需要引起业主们注意的是,维修需要一定的资金作后盾,尤其对于一些旧梯,如果不将一些不符合安全规范的零部件及时进行更换,那么电梯安全运行就不可能得到保证。

3 科学地管理、正确地使用电梯才能防止事故的发生 严格地说,只要科学地管理、正确地使用电梯,即使电梯发生冲顶、 底等情况,人在轿厢内也不会发生严重的伤亡事故。 随着电梯产品潮水般地涌入社会、投入运行,而电梯设备的管理人员素质跟不上电梯数量的发展,管理上的不科学造成事故的现象也屡有发生。据上海劳动部门统计,在近一年多来因为电梯管理人员没有正确使用层门三角钥匙而导致坠落井道至死的有3~4起。 同时对乘用电梯的人员,宣传安全乘用电梯的知识也很有必要。几年前,同济大学一学生由于电梯迟迟未来,就不顾一切地扒开层门,结果坠入井道。今年四月份上海浦东地区一住宅大楼内电梯发生故障,电梯管理人员已通知他耐心等待,并电话通知急修人员前来救援,然而该市民等不及急修人员到来,就擅自打开轿、层门企图从轿厢与层门门楣的夹缝内跳出来,结果脚落地没站稳就坠落到井道内造成死亡。 从以上沉痛的教训中,我们意识到提高电梯业主的科学管理意识,普及乘客安全乘用电梯的常识应当是一项不容忽视的工作。新的标准《电梯维修安全规范》4.7业主的责任一节规定了业主对电梯安全使用应尽的责任。如果对新标准能广泛地进行宣传,,提高业主的科学管理意识水平,提高电梯乘用人员的安全防护意识,那么电梯的安全运行就将得到可靠的保证。 我们从电梯制造企业,电梯维修企业,电梯业主及乘用人员3方面对电梯安全运行各自应尽的义务与责任谈了一些肤浅的看法,其目的是为了引起各方面对电梯产生安全事故的重视,减少电梯的安全事故,保证电梯安全可靠地运行。

注:本站招标、拟在建信息为企业单位免费自行发布,投标前请严格审查,谨慎交易!
声明: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如有侵犯他人声誉、版权或著作权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请来电或来函告之,我们将予以更正。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 上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