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房价节节攀升解释——木桶理论解释
作者: 2009-10-19 13:21:26 浏览:78
信息来源:新浪博客
[打印]

    我国房价自节节攀升的步伐自市场化发展以来,虽有快慢,但从未停止过。房价为何节节升高,尤其自2003年以来,虽然中国人民银行紧缩流动性,步步加息,房价好像脱缰的野马狂奔不止呢?

    如果我们用“木桶理论”加以解释,就会比较清晰地理解,房价为何节节攀升的原因了。“木桶理论”本意是指水桶盛水的多少取决于最短的一块木板,即使其他木板再高,也不能决定水桶的容积。它要求我们在优势明显的情况下,弥补最短处,才能提高整体能力。我们这里,把国家土地供应量视为水桶的底面积,把房价视为水的高度,两者的积是房地产含蓄的“财富之水”。那么:

    如果水桶的直径不扩张,或者扩张太慢,慢于财富增长的速度,水位(房价)自然提高,无法阻挡。若直径扩张的速度快于财富增长的速度,水位自然会下降。

    当我们用“水桶直径”表示底面积时,一定要注意,他不但指开发建设用地面积,还包括资源约束,资源绝对量和相对量不足,房地产开发成本因之上证。例如,我国铁矿石储量不小,但品味低,冶炼成本高,没有竞争力。而国际上的高品味铁矿石为三大铁矿石供应商所垄断,即使在中国钢铁产量连续12年保持世界第一,并且遥遥领先于其他国家。中国钢铁产量比排名2-8位的日本、美国、俄罗斯、印度、韩国、德国、乌克兰等七个国家的总和还多,在铁矿石价格谈判中仍然占不到任何便宜。这是资源约束导致的“水桶”底面积不能扩大,这说明,“水桶”的底面积也有自己的“水桶效应”——最短板仍然决定着水桶直径的扩大。

    对房地产而言,限制水桶底面积扩大的“短板”是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在世界上排第四,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和印度,但是咱们国家人口太多,平均到每个头上,拥有耕地才只有1.4亩,还不到世界人均耕地面积的一半。加拿大,人均耕地是我们的18倍,印度是20倍。我国人均土地面积在世界上190多个国家中排110位以后,耕地面积排在126位以后,草地面积排在76位以后,森林面积排在107位以后。目前咱们国家已经有664个市县的人均耕地在联合国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以下。全国的耕地面积已经下降到18亿亩。谁来养活中国?我们的回答是,“世界上没有救世主,我们自己养活自己。”实际上,的确没有那个国家能养活我们,如果我们傻到相信别国,相信国际贸易能解决中国的问题,无疑是我们的深渊。

#p##e#

    正是在这个大背景下,我国实行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该制度自2003年7月底的全国土地清理会议中形成,温家宝总理批示中指出,土地是民生之本。保护土地是一项基本国策。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一是要完善土地产权与征地制度,健全土地管理法律体系;二要加强土地审批管理,杜绝乱批滥占耕地现象;三要清理整顿各类开发用地,强化对土地使用的监督;四要加强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防止盲目投资和低水平重复建设·····。从真正保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珍惜和保护每一寸土地。2007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中说:“在土地问题上,我们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坚决实行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实际上,自该制度形成以来,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不但没放松,而且愈来愈紧。例如,2008年初,国务院为贯彻科学发展观,节约用地,又出台了《国务院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对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建筑密度和容积率做了原则规定。

    由于历史和自然的原因,我国的大中城市多为良田沃壤环绕,是最应该保护的耕地。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相当于为城市扩张套上了“紧箍咒”。要向外扩张,先提高现有土地的利用率。城市公有土地的再利用成本肯定比直接征用“农田”贵,因为有拆迁成本,城市居民补偿标准高等。

    我们看到,“水桶底面积”扩张是何等的艰难!可是,“底面积”扩大受限制,水却像钱塘江大潮般从各地涌入城市(农村人进入城市,外国人和物涌入大中城市,北京、上海的外国人,烟台、威海的韩国人,深圳、广州的香港人和东南亚华人,以及他们带来的生产力)。城市的“财富之水”汹涌澎湃,推动“水位”上涨。就房地产而言,“水位”就是房价。房价不涨,根本是不可能的。

    从全国来说,总面积960万平方公里,盛的“财富之水”越来越多,“水位”当然要涨,资源价格提高,资产价格也要水涨船高,房价提高自在情理。在财富极化效应的推波助澜之下,大城市房价连番上涨,谁人能否认?只要我国经济和社会持续发展,很难阻挡房价上涨的步伐!

注:本站招标、拟在建信息为企业单位免费自行发布,投标前请严格审查,谨慎交易!
声明: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如有侵犯他人声誉、版权或著作权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请来电或来函告之,我们将予以更正。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 上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