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继今年10月份以来,境外股市纷纷强势上涨,道指、纳指、恒指等股指连连创出新高。这使得前期沉浸在“破发阴影”中的内地中资地产商再度掀起境外上市热潮。然而,首批赴香港上市的内地房地产企业却在近期纷纷遭遇“破发”及融资缩水。
在中国房地产测评中心最新公布的2009年前三季度房地产企业销售排行榜中,排名前20位的房地产企业大部分已经在沪、深两市或香港上市。在这份榜单中,位列前10名的房企中只有万科、保利地产和金地集团在A股上市,而中国海外、富力地产、世茂地产和华润置地等公司则选择了在香港上市。随后不久,恒大地产、龙湖地产也登陆香港市场。
紧锣密鼓扩张“输血”
北京金隅集团自7月29日赴港上市以来,已有恒盛地产、宝龙集团、华南城等多家房企完成境外上市。据不完全统计,排队赴境外上市的内地房企已经超过30家,实际募集和计划募集的资金合计逾500亿港元。
作为资金驱动型行业,上市融资是房地产企业为扩张“输血”最有效的举措之一。自今年以来,包括CRIC、世联地产在内的“泛房地产”业内企业都开始了上市之旅,而募集资金主要用于主营业务扩张。
CRIC联席董事长周忻便指出,此次IPO有利于公司继续推进国内最大和最先进的房地产信息系统建设,为房地产开发商、供应商、专业机构以及个人用户提供多元化房地产信息服务;进一步拓展和深化房地产信息和门户网站服务领域的商机,建立公司在细分市场的核心竞争力。
CRIC招股说明书显示,其上市净募集资金逾2亿美元,将主要投资于新信息和运营系统,同时用于销售和拓展市场其它业务。
#p##e#恒大地产向基础投资者透露的未来计划也显示,按照现在的开发进度,公司在未来3至5年将具备充足的土地储备,保持物业开发高速发展,并计划继续以滚动开发方式维持5000万平方米的土地储备。
“同时,公司将继续在全国各主要省会级城市快速大规模开发地产项目。预期每年在建建筑面积维持在1500万平方米水平。”一位恒大地产高层人士向记者透露。
上市风向标或成凤毛麟角
“十一”前后,作为内地房企赴港上市先行者的华南城和恒盛地产,上市首日就遭遇“破发”。9月30日挂牌的华南城全日报收1.62港元,较其招股价2.1港元跌22.9%,创下香港股市有史以来首日上市最大跌幅纪录;10月2日挂牌的恒盛地产报收3.76港元,较其招股价4.4港元跌14.5%。
10月6日,总部位于厦门的宝龙地产发布公告称:鉴于香港资本市场新股发行的波动以及公司面向散户发行部分认购不足,公司将招股价由每股3.3至4.9港元降至2.75港元。首次公开募股筹资规模也从6.28亿美元降低至3.53亿美元,而挂牌时间也推迟至8天后。
10月14日,出席公司上市仪式的宝龙地产董事局主席许健康表示,本次宝龙招股价下调40%属市场决定。一时间,市场对内地房企的担忧弥漫。
易居克尔瑞发布研究报告称,根据房地产公司销售20强研究结果,快速上涨的房价,已经成为各主要房地产上市公司销售量下降的主要原因。而一向以大盘、低价著称的恒大地产则快速上升。
#p##e#业内人士认为,政府部门对房企海外融资的扶持力度很小,海外市场对上市公司的审查相对比较严格,制度也比较完善,所以业绩较好的房企愿意去国外发展,同时政策倾斜度也会波动大一些。
“首批房企上市‘破发’并不意味着香港投资者不认可内地房地产股,也不表示内地房企海外上市的失败,究竟未来结果如何,谁都说不准,还要看接下来走势。”深证证券权威人士分析道。
据接近恒大地产的投行人士表示,由中冶开始,利郎、匹克等新股在港上市首日都以破发收场,连累了地产股;此外,房地产公司之间模式、规模等差异太大,不排除香港投资者在等待更有价值的新股进行投资。
此前,瑞银投行亚洲区主席蔡洪平预计,四季度房企海外融资或达千亿元,但目前,业内更倾向于认为,这一预测很难实现,甚至可能减半至500亿元。这就意味着,其融资额度将会减少一半。
在10月19日恒大地产路演中,多位香港富豪认购了恒大,其国际配售部分也不错。业内专家认为,恒大、龙湖等标杆房企的上市表现,才是这轮四季度房企海外融资的风向标。但是一个两个好的上市房企并不代表着所有内陆房企在海外上市的整体趋势和表现,对于第四季度房企海外上市的整体情况还有待于观望。
据知情人士透露,11月6日至9日,龙湖路演团队将在英国伦敦进行路演,10日在美国波士顿,11日在美国纽约。“龙湖地产高层包括吴亚军曾经1天开过9个会,每天都是如此。”知情人告诉记者。
吴亚军说:“从目前路演的情况来看,我们认为这是一段愉快之旅。”她说,“听说有很多跟踪龙湖多年的投资者后,我们非常感动,感动之余当然也有压力,我们觉得应该继续努力,将来回报这些股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