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沪上“经适房”即将开始申购。农工党党员、华师大人口所教授吴瑞君昨天向市政协提交了一份“社情民意”,其中提出多层“经适房”也要装电梯。“这些房子一旦入住,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必须提前考虑到城市老龄化问题。”
六层经适房没有电梯
近日,具备房源供应等条件的闵行、徐汇两区,已启动经适房申请审核、轮候供应试点工作。根据预定的建设目标,到2009年底,加上去年开工的部分,上海将会有600万平方米的经济适用房开工量。今后5年,本市将新建经济适用住房30万套,约2000万平方米,确保经济适用住房新开工面积占同期住宅新开工面积的20%。
公开发布的信息表明,经济适用房的户型分为小高层,多层住宅等,多层住宅仍沿袭传统的规划设计方式,以六层为主,均没有安装电梯,不符合上海老年人口数量增多,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口高龄化加剧的特点和需求。
“社情民意”说,经济适用房面向本市中低收入阶层,一旦入住,少则几年,多则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多层经济适用房住宅加装电梯不仅必要,而且也十分重要。
#p##e#设计尤须考虑适用性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市民生活质量的逐步提高,本市不少区已在符合条件的老式多层居民小区尝试加装电梯,深受居民好评。“不过,操作过程中也遇到不少障碍。”吴瑞君举例说:有的小区筹集资金,居民不配合;有的建筑物原有结构承重能力有限;有的因安装电梯而侵占绿地或公共场地,事后补救会带来许多麻烦。”
吴瑞君表示,从国外经验看,一些人口老龄化程度较高的国家,如日本,在住宅设计时已充分考虑为老年人提供方便的理念,不仅在较高层的住宅均安装了电梯,而且在卫生间等室内设计时也充分考虑到老年人行动不便的特点。
20年后老龄人口达峰值
数据显示:2008年上海户籍人口中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口为300.57万人,占户籍人口21.61%,老龄化程度已经接近世界人口老龄化最高的国家水平(人口老龄化程度23%-25%),比全国高近一倍。专家预测,到2030年上海老年人口将达到500-600万的峰值。
根据这份“社情民意”建议,政府应针对上海市老年人口、特别是高龄老年人口数量增多的实际出发,在经济适用房的住宅设计时充分考虑该人群上下楼梯不便的特点,为多层住宅经适房安装电梯。
“政府若能采纳,既可避免日后加装电梯出现后遗症,还可在全市房地产业起到导向作用,促进更多开发商在住宅设计时考虑老年人需求。”吴瑞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