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据了解,在2000年前后,北京曾发生过6起因电梯故障而酿成的死伤悲剧;2005年7月,市政府启动了老旧居民住宅电梯安全隐患整改工作,要求在一年内对急需整改的588台老旧电梯进行更新改造;此后,市质监局建立了电梯安全管理长效机制,不仅强制全市电梯年审,而且将可能存在安全隐患的电梯纳入预警评价体系,很大程度上保证了电梯的安全。目前,“12365”投诉举报中心平均每月接到的有效投诉不足10起。记者从999急救中心也了解到,半年以来接到的由于电梯受伤的急救有三四起。
不过,为了更严格地执行日常的维修保养,及时监控电梯故障,如实监督电梯的安全状况,市质监局将于明年起组织论证电梯加装“黑匣子”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并有望出台加装“黑匣子”的指导性政策。
社区电梯“生存”状况调查之电梯安全设施竟成摆设
“我家小区的电梯里没有贴‘安全检验合格’证”,“我每天乘坐的电梯警铃不好用”,“有人被困在电梯里”,“电梯电压不太稳”……上个月,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12365”投诉举报中心共接到7起有效投诉,内容涉及电梯的日常维护和安全管理的多个方面。相比几年前,这个数字已经下降了很多。但是,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一次不安全的乘梯经历就足以给人留下挥之不去的心理阴影。针对这些电梯安全设施隐患,记者深入几个社区进行了调查和体验。
发生故障后没警示 没关门 没留人 故障电梯张着大嘴咬伤人
■探访社区:丰台区洋桥71号院1号楼
家住丰台区洋桥71号院1号楼的许老太太原本很喜欢下楼晒太阳、聊天、打牌,可是自从被故障电梯“咬”伤后,许老太太就很少出门了,因为她的腿脚已经不太灵便,站起来都得靠家人搀扶。居民赵大爷告诉记者,今年3月3日下午2时许,他乘电梯下楼,到了一层后电梯突然又下沉了约1米,幸运的是物业监测到了事故,作业工人很快赶来营救。
#p##e#没过多久,不知情的许老太太要乘电梯上楼,她看电梯门敞开着便走了进去,没想到一脚踩空摔了下去。许老太太回忆说,当时电梯敞着门,旁边没有警示牌,也没人看管,“这不是张着大嘴咬人吗?”许老太太的女儿说,母亲被送到医院后,医生诊断其脊椎多处骨折,由于她是肾透析病人,摔伤后病情加重,几个月来一直断断续续地住院。上个月底,她已将物业公司起诉到了丰台法院,索赔13万元医药费。
警铃按不响 应急按钮没反应 求救电话无人接 电梯安全设施一个不管用
■探访社区:石景山区首钢黄南苑小区
“我总想试试电梯里的警铃和应急按钮是否好使,不过我又担心,万一是好的,我虚报了警情,会招人骂,如果再造成‘狼来了’的后果那就更不好了,所以我从来没试过。”家住石景山区首钢黄南苑小区5号楼的王丽(化名)告诉记者,两个月前她每天都要乘坐的那部电梯出了故障,而且应急系统全部失灵,从此乘坐电梯时她害怕极了。10月6日晚上8时,15号楼内最左侧的那部电梯突然从15层急速下降,并在2层半的位置停住,当时电梯里有9名乘客,40分钟后才被解救,随后3人住进了医院,其中包括一名怀孕29周的孕妇。
据当时被困梯内的乘客刘月杰说,大家稍微平静后,马上就想到按警铃报警,可是警铃怎么按都不响;又有人按动应急按钮,也没反应;最后他们给物业值班室拨打求救电话,但始终无法接通。记者采访物业时,却得到一个非常不专业的解释:电梯坏了,电梯里的所有设施当然都无法使用,包括应急按钮和电话。市质监局得知此事后立即要求停运并限期检修,目前报警设施已经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