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城市楼价飙升的原因有很多,但今年以来房价升势凶猛,全国商品房销售额占GDP的比重创了新高,前三季度累计达12.64%,预计全年将超过17%。楼市量价齐升,背后的原因是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而货币供应量的增长是今年实现“保八”的原动力。于是,可以得出这样的推断:高房价在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创造就业机会必须支付的代价。
众所周知,中国经济增长的驱动器有“三驾马车”,即投资、出口、消费。今年以来出口急剧下降,导致出口对经济增长的驱动由正转负,于是投资驱动顶替了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达到87%以上。在投资驱动中,政府主导的投资贡献了80%以上,而政府投资的资金80%以上来自于超额货币发行。把这三个数字放在一起,就是一个超额货币驱动政府投资的增长模式。在广义货币增速从4月份跃升到25%以上之后,各地房价相继止跌回升,迅速演变为爆发性上涨。我曾说过京沪楼价在5年内至少再翻一番,没想到的是一些楼盘的均价在5个月内就翻番了。
房价上升和货币供应量增长突然提速几乎是同时发生的,这绝不是偶然的巧合。高额的货币发行驱动高额的政府投资,高额的政府投资驱动国民经济高增长,目的是要化解高失业。在这样一个“四高”的经济增长模式背后,还隐藏着另外一“高”,即高房价。超额货币注入银行体系后有三个主要流向:一是流向制造业生产领域,二是流向消费品市场,三是流向投资品市场。在制造业面临产能过剩的市场环境中,超额货币就会选择流入消费品和投资品两个市场,流入消费品市场会产生通货膨胀,流入投资品市场会催生资产泡沫。于是就出现了一个宏观经济的两难选择:或者让少数人在资产泡沫的盛宴中分流超额货币,或者让多数人承受通货膨胀的威胁并担忧失业下岗。两害相权,何去何从?答案显而易见。一些经济学家为了证明自己的“良心”而失去逻辑判断的能力,以为在超额货币增长中还会有既无通胀又无泡沫的选择,在哪里呢?在乌有之乡!
高房价迅速抬高了多数人进入楼市的门槛,使核心城市的房地产变成了一个富人的游戏。在资产泡沫的“财富效应”之下,富裕阶层“炒楼”,中产阶层“炒股”,低收入群体“吵加薪”,在这一片“炒吵涨涨”的喧闹声中,社会财富的两极分化日趋严重。于是一些有良心的经济学家出来仗义执言,在“为穷人说话”的口号下,高举起堂吉诃德的长矛向高房价宣战。殊不知,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就是一对同父异母的姐妹,二者同源同种,按下葫芦浮起了瓢,挤掉资产泡沫就会同时挤掉就业机会,还要再付出通货膨胀的代价。在这种情况下,宁可听任资产泡沫在人性的贪欲中飙升到不可理喻之处而自行破灭,把经济学家的智慧用在化解资产泡沫破灭的风险扩散之上,也比经济学家的良心更有价值。应该让人们理解楼市价格波动的真相:资产泡沫不膨胀到荒唐至极往往不会破灭,房价泡沫破灭后留下的可能是一地鸡毛!
所以,在资产泡沫中逐渐加剧的两极分化是公平的,在泡沫化的财富盛宴之中,人们只看到了财富的两极分化,却往往忽视还有风险的两极分化,富裕阶层“炒楼”的泡沫破灭风险是他们必须支付的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