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对于那些望楼兴叹的消费者来说,似乎又出现了一线曙光。据报道,2010年广州楼市冷淡开局。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元旦小黄金周假期前两日广州楼市共成交247套住房,平均一天仅成交124套房,比去年同期减少40%。
成交量萎缩是楼价下跌的预兆,这已被经验所证明。2010年楼价的走向,从这个萎缩的成交量中可以看出些许端倪。这样的走势,实在是拜国家调控楼市的政策所赐。“国四条”的出台,对准了开发商的“命门”——资金链,同时抑制了炒楼行为。虽然现在开发商还在嘴硬,但只要坚持这个调控方向,再配套几个政策,一通“组合拳”下来,楼价不下跌才怪。这表明,在颇具特色的中国国情中,只要想干,还没有政府干不成的事情。
其实,类似的情况两年前也屡有显现,对此我也曾欢欣鼓舞过。但时至今日,我却难以兴奋起来。这几年来,如过山车般上下飘忽的楼价,让很多人迷失了方向,有的人在观望又错过了以较低价格购房的机会,只好继续观望。也有的人在房价以每个月十几个百分点的速度飙升时慌了手脚,咬牙出手,然后却是下跌,财富迅速缩水。真是涨,百姓苦;跌,百姓苦。
老百姓在楼市吃苦头的原因,在于对楼市难以形成一个稳定的预期。楼市忽涨忽跌,难以把握,买房遂演变成为碰运气的赌博行为。楼价的飘忽不定,源于政策的飘忽不定。纵观近几年政府的房地产政策,我们很难看出其中有一以贯之的立场和思路,一会儿要发展,一会儿要调控,一会儿又要救市。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思路往往也牴牾不合。于是乎政策没有稳定性,楼价也随之大起大落。不仅影响了这一产业的发展,也损害了公众的利益。真的很害怕这一次的楼价下跌又走回起伏不定的老路。
政府是时候明确自己对于房地产行业的基本立场了。是把房地产业看作一个增加GDP和财政收入的助推器呢?还是看作是基本民生问题?我想,政府既然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那么这个立场的选择并不是件难事。那些调控房价的措施,不应该是临时抱佛脚的应急措施,而应当作为一个长期的基本政策加以坚持,从而保持房价在低水平上的稳定,给市民一个明晰的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