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如果是2007、2008年谈“全民房产运动”,或许还显得早了点;2009年来提到这个词,则大家都能接受,大家都比较认可,或许本身就是参加这场“运动”的主力军,富商和大企业将房地产视为掘金地,老百姓认为买房投资能赚轻松钱、能赚大钱、容易赚钱。
正是这种全民房产运动,让楼市的需求呈现出“很浮躁和充满危机的繁荣”,也正构成了房价涨势不止的主要动力。当“全民房产运动”停止的那一刻,也才是中国楼市重获新生的时候,也才是中国经济再度升级的表现,也才是国人创业投资和理财观念获得改进的时候。
谁是全民房产运动的“罪魁祸首”
全民房产运动的兴起,要追溯其根源,不能归咎于中国人安居乐业这种根深蒂固的思想,购房自住,是一件天经地义的事情。凡租过房者,都知道租房住是一件并不理想的事情。不要分辨说年入千万的唐骏也是租房住,他是在高星级酒店中享受贵宾客户的待遇。有这样的租住水平,估计没人不愿意选择。换成让他去租几百元,或1、2千元的蜗居,他还能那样坦然?
那这个责任在哪里,问题出在哪个环节?个人认为开发商是一个因素,通过营销手段和推广手段,不断推动楼盘的销售连创新高,当然这中间包括了品牌包装、舆论造势、销售手段的使用等等,其实也无可厚非,哪个行业的企业都会这样干,只要利于销售,而不违反法律法规。但不可否认的是,开发商起到了推动“全民房产运动”的作用。另外媒体及各路学者、评论员扮演了非常关键的角色,尤其是唱涨派所发挥的作用,以及一些人对经济形势的判断,比如通货膨胀、投资分析等等,对诱导国内的资金流向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甚至影响到了一些普通家庭的投资理财观念。当然,还有政策的因素在里面,比如政策的走向、调控的内容等等,都对全民房产运动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核心地来讲,主要是利益集团炒作地价房价,导致全民房产运动轰轰烈烈地走过了2009年。而在2010年迎来一个小的转折点。
“全民房运”埋藏危机
无论是哪个行业或市场,都有其兴衰起伏的周期,长期的繁荣下往往都埋葬着巨大的危机,只是危机到来的时间往往不可预测,谁抢先一步置身于危机漩涡之外,谁就可能成为赢家,但输家绝对是绝大多数的普通老百姓。
#p##e#现在的“全民房产运动”正面临着这样一种状况,手握“雄兵”的投资客往往在一个城市坐拥数十、数百套住房,不断流通,而大多数扎根城市的老百姓,家里有个数十万、上百万的情况下,也会多购置一、二套房,扔在那儿不装修不使用只等房价涨了炒卖,数量惊人。开车沿着城市的各个居民区跑一圈,一线大城市中高档楼盘有差不多一半是不亮灯的“鬼屋”。这其实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妨碍着由住房引起的社会公平。
“全民房运”通过推高房价,已经影响到了经济的发展,若以房价收入比论,北京、上海等一线大城市房价已步入世界房价最贵的城市行列。而上述两地居民户均年收入不超过8万元人民币,房价收入比高达25-30多倍,远远超过国际上6-8倍的正常房价收入比水平。普通收入者很难买得起房,即便是年收入10万元以上的中等收入家庭,要买100平米左右的房子,得把收入的60%以上用于供房,这必然需要紧缩其他消费,不利于经济发展,据美联物业的调研数据显示,2009年中国居民的消费比例离印度这类发展中国家还有差距。
而且房地产的火热可能把把土地、原材料等资源价格炒高,这不仅会阻碍经济的复苏,而且很可能因资源价格迅速攀升而加剧制造业的危机,打击民生消费。
目前已经有不少家庭在做房地产投资,如果全民房运停止,则一些家庭将被套在现有住房上,承担利息支付及物业等支出,对于大量囤房的投资客来讲,自然面临着一轮破产、倒闭、兼并、抛售等命运,也并不是一件好事情。
所以,什么事情出现“运动”这样的现象,就应该提高警惕了,因为运动不能持久,终结之时,将面临一轮剧烈洗礼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