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凤凰卫视1月26日《时事开讲》,以下为文字实录:
任韧:各位好,欢迎收看《时事开讲》。两岸经济框架ECFA星期二开始在北京进行首次的磋商,重点就ECFA正式的名称,以及专家小组的构成等来进行一个讨论,我们请朱文晖先生来解读。
朱先生,其实关于两岸之间究竟是“框架”协议,还是“架构”协议现在还没有一个定论,但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出,随着ECFA谈判的深入,双方似乎还要产生更多的分歧,你怎么看ECFA签署之后,两岸关系的前景?
ECFA考验马英九政治智慧
朱文晖:应该说这次是开始磋商ECFA,大家现在看英文这个词好像都没有太大的疑义,但就说到底是用大陆这边比较流行的“框架”,还是台湾那边这种“架构”,可能还有一些不一致的意见。当然我们也可以预计这次的这种磋商也好、谈判也好,会比以前的两会签署的一系列协议要困难的多。困难多其实它反映出一个问题,就是以前我们看到两岸大部分谈的事情,我把它称之为叫做补课,就是把以前没有做的,早就技术上准备好的事情,无非就是下一个政治的决心,把它做了。做完之后,其实发现对两岸是很好的,对两岸的交流也好、对经济发展、对民生的改善都是很好的。但从ECFA开始,它是一个新的领域,就是要前瞻性的,要做一个新的布局,要往前看,那么这个时候就尤其比以前需要更大的政治决断能力,需要更多的这种智慧。从现在看来,我感觉这个ECFA,它可能更大的障碍是来自台湾,而不是来自大陆这一边。
任韧:你觉得障碍体现在哪里?
朱文晖:就像从今天透露出来一些内容来看,有几个方面,第一个是台湾方面要强调透明度,但这个透明度不光台湾立法院要透明度,反对党它要透明度,包括美国那边也需要透明度。但是我们其实要看一般的这种双方谈的时候,是不能够有太高透明度的,就是一般的这种场合,比如说中国和另外一个国家或地区在谈这个的时候,比如说中国和美国当时谈WTO的时候,一有透明度就闹翻天了。一般是谈完之后再拿出来让大家讨论行还是不行,没有说是在谈的时候就把它搞的一清二白,干干净净的,这是很难做得到的,因为它有谈判的筹码,有底线、有让步、有灰色的领域。
所以透明度这个情况,就反映出来台湾方面它的谈判策略,是想把透明度这个压力拿到这边来,问北京拿更多的好处。所以这里边马上就涉及到一系列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早期收获,早期收获其实是对于推进这种谈判或者说这种磋商,它是很有好处的,就是你给一些、我给你一些很关注的东西。现在的情况是台湾方面希望去收获大陆的市场,早期先收获一些,它不愿把它自己很多东西拿出来做。当然对于台湾内部的这种分歧,我想北京方面一向是体谅的,比如说农产品那么好你说这个不谈,可能就不谈。另外可能还有一些敏感的东西也可以不谈,但是你不能够什么好处都不给北京,然后你只问对方要好处,我觉得这个要往下谈的话,就很难谈得下去。所以就这点怎么样才能够摆平。因为台湾和大陆的交往当中,它反复强调要对等原因,不能到了这个时候你只要好处就不谈对等原则了。其实这种协议一般还是大致上要对等的。
#p##e#第二个,它是一个经济的合作框架协议也好,架构协议也好,它是经济的内容,但是现在要把它往政治上面去挂钩,这点我想它是有难度的。包括我们今天看到新闻,无论是台湾的那一边,还是在台湾开这个会相关的一些美国的学者,比如说美国的一位太平洋论坛资深的研究员葛来仪她就说,如果说两岸签了ECFA,言下之意大陆就要准许台湾去和比如说东盟签FTA,和美国签FTA,大陆不要去阻挡它。她就把这件事情给挂到一块去了,本身这是两岸之间的一个东西,你要把它跟台湾和其他的国际空间挂在一块,和政治的东西挂一块,那么这个东西能不能够成立,我觉得这个也是两岸在ECFA谈判的另外一个雷区也好、误区也好,所以从这些情况来看,如果说马英九本身,他对这个ECFA没有一个政治的决断能力,因为你毕竟现在行政权利还是挺强,然后你这个立法院还是国民党占据很多的席位,如果说你没有一种政治的决定能力,而且老是用不同的筹码来问对岸拿好处的话,我觉得可能最后就不会在很短时间内达成。所以我的一个判断,它是考验马英九的政治智慧和他的政治决策的时候了,如果你总是瞻前顾后、优柔寡断的话,这个ECFA还不如不签算了。
任韧:非常感谢朱先生,我们接下来先去一下广告,稍候回来继续请朱先生来讨论一下现在面临的全球股市一个调整的状况,究竟怎么看全球经济的情景,稍候见。
任韧:欢迎继续收看《时事开讲》,美股在周一终止了连续三天下跌的趋势,有消息说这和美国的美联储主席伯南克的继任案预料会在参议院获得通过有关系,舒缓了投资者的忧虑,不过亚太股市在今天还是继续大跌的,我们继续请朱文晖先生来解读。
朱先生,现在亚太股市的大跌面临着一个调整的压力,是不是和现在各国正在讨论救市措施退出有关系?
中美经济政策变化亚太现股灾
朱文晖:我想首先这一轮的大跌,比如香港大概是10天跌了9天,今天又跌了489点,上海那边也是在往下跌,台北那边也在跌。它可能首先是市场上出现一种心理的恐慌,大家开始抛售。但就是目前这个价位,我想从周末开始,这个价位是比较符合现在的这种实体经济发展状况的,以前的时候它可能有一定的泡沫,但是如果说再往下跌的话,它就反映出大家可能对前景,特别是对于一些主要国家退市的政策,可能会直接反映出来。
我想最近这一个星期大家讨论最多的就是中美这两个最大的经济体,它管理的政策也好、政治也好,出现了一些和原来不一样的状况,导致了可能对金融市场一些重大的信心的影响。从美国那边来说,奥巴马上任一周年,他的民调跌的非常快,特别是作为一个风向标的马塞诸塞州参议员的补选,是民主党出乎意料的输给了共和党。我们看到这个事件引发了奥巴马他感觉到自己的政策脱离了选民,就是脱离了对他投支持票的选民。而奥巴马本人他是从基层做起来了,他是从做社区服务这么一路上,特别是他是在中部的芝加哥那边,所以他的政策会不会改变以前这些年的做法,向基层的选民,向民主党的支持者回归,所以这个是引起很大的这种不安的心理。他特别谈到要向华尔街宣战,国情咨文方面,他说要向中产阶级的倾斜。
这个过程当中还有一个很关键的人物重出江湖,就是格林斯潘以前的美联储主席沃尔克,他的地位现在看来越来越重要,而原来奥巴马比较倚重的像萨默斯,像盖特纳,好像都退下去了。那么沃尔克他为什么引起金融市场那么大的不安?我们知道他是在70年代末期的时候到80年代初期,成功的抑制了美国的高通胀。而且大家一向称赞他是有良心的这么一位联储主席,当然我们后来看到他年龄还很有优势的时候,他没有办法去连任美国连除的主席,反而是格林斯潘上来了,格林斯潘做了二十多年。格林斯潘做这二十多年是美国金融大爆炸的时代,就是前面的放松管制,但是大爆炸最后、最后就到了2009年的全球金融海啸,是这么一个格局。所以,突然看到沃尔克站到了奥巴马的身边,而且站的很近,比盖特纳、比萨默斯站的还要近的时候,大家就担心了,说如果说奥巴马听了这位80多岁老头的建议的话,那么未来美国的金融政策会怎么样走,大家是心理没底的。
#p##e#而且这里涉及到美国国内政治的斗争,如果奥巴马他不想在今年的中期选举重蹈克林顿在刚上任之后那一年中期选举覆辙的话,他会怎么办?所以大家现在看不清楚,就很紧张。从中国这边情况有点相反,中国这边明确的经济到了12月份,我们发现它的数据出现了比较热的迹象。无论是CPI也好、PPI也好,都比一年前有比较大的一个升幅,这个升幅比预期的要高一些。特别是到了1月份以后,很多银行信贷的量增长又非常快,所以从中央银行开始,首先是提高了存款准备金率,当然这个是出乎意料的。接着就是市场上流传,说很多银行不放贷款了。不放贷款的时候,我们看前期是银监会主席刘明康公开否认说没有要求,但实际上陆陆续续得到的这种消息,就是基层的分行,很多都收到了上级的通知,说1月底之前就不放款。
我们很明显的看到,就是中国国内银行之间的资金开始出现比较紧张的状况。大家就说了,中国已经出现这种压力的话,那么中国会不会提早退市,包括进一步提高准备金率,包括去加息,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就是美国这个政策都出现一些变化,可能就大大加重了亚太地区,至少是亚太地区,或者和中国比较紧密关联的那些地区金融市场的这么一种变化。当然我自己的判断,从实体经济的情况来看,全球经济相对还是比较巩固的,比半年以前要更加企稳。而且进出口原来受金融海啸影响最大的,它在迅速的恢复。包括我们今天看到像香港1月上半个月的数据都还是很好的,所以出现这种股灾,可能更多是反应出一种金融市场的心理。当然未来一段时间,如果说中国出台更加严厉的经济政策,可能会对金融市场还会有一些影响,所以在这个时候,各国宏观调控的这种政策取向就需要非常谨慎,要拿捏得当。
对中国来说可能有一种说法,早一些退市可能更加主动一些。我是比较欣赏一种观点,你越往后的话踩刹车的这种可能性就越大。所以你趁着现在还不是那么紧张的时候,现在做一些综合的部署,或者做一些预防性的部署,可能会更好的避免经济的这种比较大的波动。
任韧:对,您刚刚提到的中国政府有可能会收紧货币政策,其实也会影响到老百姓特别关注的一个话题,就是楼价究竟会有没有变化。我们先去一下广告,稍候回来继续请朱文晖先生解读。
任韧:欢迎继续收看《时事开讲》,随着国四条、国十一条的出台,年后中国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楼市成交额下降的这么一个现象,2010年中国楼市的走向会如何呢?楼价会不会下跌呢?我们继续请朱文晖先生来解读。
朱先生,现在随着二套房政策的收紧,您认为今年会不会出现像2008年这样量价齐跌的现象?不过在之前我们来看一下在凤凰网做了一个调查,我们请导演来把这个调查出一下,随着国十一条的出台,各地纷纷出台打压房地产的政策,你认为2010年房价会下跌吗?认为会的是大幅下跌,占到了49.7%,将近一半;认为可能会有调整的占到13.3%;认为不会,还要接着涨占了31.9%;看不清楚的是占到了5%。朱先生,这个调查很有意思,认为会大副下跌的几乎接近了一半,你怎么看民众的这样一种心理?
各地竞相出政策 房价会否大跌?
朱文晖:我觉得民众那么多人说会大幅度下跌,可能更多反映的不是他觉得会大幅度下跌,而是他希望大幅度下跌。
任韧:预期。
朱文晖:更多体现的是一种希望,但是你把它会大幅度下跌和会调整的加起来有63%,就是整个两个加起来有63%,如果大家都觉得会下跌的话,他就会不买,不买可能就真的会下跌,所以成交量就会减少。另外,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说看不清的很少,大家都觉得自己能够看得清。另外一组能看清的是什么人呢?觉得还会涨,因为他在2009年吃了一个亏,你看问我们会不会像2008年那样,2008年那时候不敢买,觉得还会跌,要抄底,结果突然2009年春节一上来之后,就涨到天上去了。所以很多人吃过这个亏的,又怕到时候不买的话又上去了,再高一点怎么办?所以到底怎么看这个形势,我自己的一个判断它应该会跌。
为什么会跌呢?因为国十一条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它把调控楼市的这个问责是问到了省级政府。以前说是有一个条,是建设部它出台一些东西,但是它没有问责,谁来负责?所以问到了省级政府之后,我们其实看到在今年1月份,各个地方都竞相要出台一些压抑楼价的这种政策。比如说现在炒的最热烈的一个话题就是广西南宁传闻,可能是要取消预售房的制度,卖楼花的要取消,它是一个非常厉害的政策。所以我自己看半天也不明白,为什么南宁它要做这个事情?因为南宁的房价在整个西南地区,不要说在全国和沿海比的话,它好像并不是涨得那么快的。
任韧:为什么这种措施,就取消预售房会引起人们这么大的一个反响?它能够促进楼价的下跌吗?
朱文晖:首先我对取消预售房能否促进房价下跌,我是看不明白的。很多政策你一看就是要达到什么效果,但是说你取消了预售房,它是能够减少供应量还是增加供应量,你是很难看得明白的。但有一种说法说它是会增加供应量,为什么呢?你要有实际的企业,你拿了钱之后,拿了地之后就得马上去建,因为你不建好的话它会长期占用你的资金。它可能会短时间增加供应量。但是也有的说法说不对,你这样就把那些中小的房产商就赶跑了,因为它没钱嘛,它也没那么多钱去拿地建完之后再卖,已经就剩下几家大的,几家大的到时候它就为所欲为,可能价格会更高,而且长期会减少供应量,所以我是看不明白。
#p##e#但是这个东西它会改变整个房地产在过去十多年房地产企业的经营模式。因为所有的房地产企业都是可能用一些资金,拿了地之后再去贷款,贷款开始建了之后,到一定程度就开始预售楼花,拿这个钱再继续去扩张,你彻底改变这个模式之后,对房地产的这个影响可能是一个非常深刻的影响。所以这种政策,各地大家都在看,比如说北京要开两会了,北京市的两会,那么政府会不会出台更为严厉的政策,或者说各个地方要盖多少、多少平方,肯定有的大城市要建一千万平方米的这种保障房。这边陆陆续续的都会一个往一个的出台,由于它把这个责任落实到了省级政府,大家感觉它不到位的话,像我们刚才做民调一样,不到位的话,老百姓有意见的话可能政府就会继续出台,然后一直把它弄下来为止。
我们看香港这个情况,你可以预计得到就是现在所谓的成交量开始大幅度的下跌,然后另外就是一些比较醒目的炒家开始要提前甩卖,甩卖他们手上捂的大量房源。
任韧:对,尤其是二套房跌的特别明显。
朱文晖:对,但是现在的情况就是新买房的人他要多付税收,就是营业税方面。另外一个,他贷款贷不到,因为整个银根开始出现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所以未来一到两年,我们可以预计它会出现2008年中国曾经出现过的房地产企业日子不好过,资金比较紧张。可能看得明白的话,它就会提前的降价,要快速的去套现,把钱拿回来再说。但是,未来会怎么办,有几个方面要考虑的。
第一个,中国的政府从中央到地方,它对平稳健康的房地产是一个什么样的定义,现在没搞明白。到底是不涨了是平稳健康,还是说要低于一定程度。还是说像我们刚才的网调所说的,要大幅度下降才是平稳健康。它没有搞清楚,没搞清楚可能就存在一种政策风险,因为它本身向下的趋势已经启动以后。如果没有达到你心目中的效果,你会不停地给它加码,但政策执行它有一个市场滞后的效应,有一个时间滞后效应,还有一个叠加的效应。而且市场还有一种叫买涨不买落的心理。比较担心就是再加上一种新的情况,为什么在2008年它往下跌的时候,大家觉得2009年就没事?是因为2009年突然出现了为了对抗金融海啸,资金极度充裕的情况,我们说如果这套打压房地产的政策一路往下走的话,有没有可能,比如说在2010年底的时候又重演2009年3月份以后,又出现大幅度上涨,现在看来可能性不是很大,因为这里边就考虑一个宏观的形势问题。
因为我们看到整个宏观的政策是趋紧的,资金很难再会像2009年那样泛滥,然后到处是钱,没地方投,那么就投到房地产里面来。因为我们看到从现在开始,资金紧张的程度会越来越明显。中国是这样,全球恐怕也是这样。因为这种情况的出现,我们看到比如说在国际上美元的汇率其实已经回稳了,那么它和我们原来很多人判断的主流意见,说美元是长期看扁的情况不一样,至少这几个月来美元是稳的这个情况。所以从中国的情况来看这个房地产,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情。所以我的一个观点就是房地产它需要各级政府要仔细研究,应该是见一步走一闲,它没有办法说我要把它弄到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去就非得这么做,一定要看当时的时间、环境,还要看整个的宏观形式和国际的形式,随时作出灵活的调整。
任韧:非常感谢朱文晖先生的解读,也谢谢您收看这一期的《时事开讲》,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