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在经历了去年房价的飞涨后,京津表态遏制高房价,扩建保障性住房,凸显了两座大城政府的责任心。据悉,今年北京政策性住房在住宅建设中将占“半壁江山”——将建设4000套廉租房,8000套公租房,新开工6.2万套经适房、限价房。而天津也将建设650万平方米,共计8.5万套保障性住房。
对于奔波在两地的中低收入人群而言,这无疑是件喜事。
焦点
奥运冠军称
买不起房
1月中旬,北京奥运会冠军、体操国家队队长程菲表示在北京“买不起房子”,顿时成为焦点新闻。
程菲透露,自己本来想在北京二环与三环之间买套房子,90平方米左右就行。一看吓了一跳,她发现最近两个月北京三环以内房价一般都在25000~30000元每平方米。如此算来,要想买一套中意的房子,需要300万元左右,“房子!一想到房子我就很烦。房价到现在还在涨,实在是买不起了。”
而据北京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北京调查总队22日发布的消息称,北京四环内住宅期房均价超过两万元,均价达每平方米25907元,四环至五环路每平方米为16352元,五环至六环路每平方米为11361元,甚至六环路以外每平方米都达9855元,逼近万元。
80后一族普届“婚龄”,成为购房大军。面对京津居高不下的房价,父母协助买房已成无奈的趋势。有一个仿“沁园春”的段子在网上流行:“……早起晚睡,达旦通宵,丈母娘说,买个房子才达标。须钞票,看人山人海,一房难搞。楼价如此虚高,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颇能说明他们的心声。
北京
政策住房
占半壁江山
价格一路飙升,是近年来房地产市场最明显的特征。在此形势下,建设保障性住房成为各级政府难以推卸的责任。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12月份,北京新建商品住宅价格上涨了13.9%。北京市市委书记刘淇表示:“北京市政府将把一级土地出让收入的50%以上,约300亿返还到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当中”。
21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宣布,2010年政策性住房在北京的住宅建设中将占“半壁江山”——各类政策性住房用地占到住宅供应总量的50%以上;新开工建设和收购政策性住房13.4万套,占全市住宅开工套数的比例达到50%以上。
1月29日,北京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委员徐志军表示,北京2010年将新开工建设和收购廉租房4000套,组织建设收购8000套公租房,新开工6.2万套经适房、限价房,新开工建设6万套定向安置用房。同时,加快在建工程建设进度,竣工交用各类政策性住房4.6万套。
#p##e#天津
唯一保障房
完工城市
2009年,天津以新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788万平方米、11.3万套的成绩,成为全国唯一保障房完工的城市。
值得关注的是,某网组织了天津“2010 保障房能否保障居者有其屋”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56.2%的网友最关心保障房价格是否合适。相比之下,户型是否合适的比例仅占3.4%,可接受价格在6000元以上的网友仅有1.1%。人们对于保障房的需求仍十分迫切。
据透露,今年天津将开工建设保障性住房650万平方米,共计8.5万套,其中经济适用住房500万平方米6.5万套,限价房150万平方米2万套,向7.5万户低收入家庭发放租房补贴3.3亿元。据悉,天津今年将进一步扩大廉租房实物配租和经适房政策覆盖范围,今后市内六区人均现住房使用面积低于7.5平方米、人均月收入低于600元的重残和双残家庭,均可享受廉租房实物配租。同时选择试点,放宽经适房购买条件,由拆迁户扩大至非拆迁户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1万余户中低收入家庭受益于保障房制度。
落实
去年完成量
不足一半
在房价连年猛涨、保障房建设不尽如人意的背景下,京津政府能有如此决心,令人振奋。不过,要真正让人民满意,还要靠认真落实。
此前,一些地方既要“名声响”,又舍不得“掏腰包”,甚至对建设保障性住房一拖再拖。国土资源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09年1月至11月,各地保障性住房用地供应了27.54万亩,完成年度计划供应量不足一半。2009年1月至8月,虽然中央财政投资绝大部分已经到位,但全国保障性住房建设仅完成总投资额的23.6%。
究其原因,是一些地方政府没有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根本标准,而是更多地考虑GDP增长、财政收入增加,对保障性住房这种看似“有投入无回报”的项目“不感冒”。还有地方政府“醉翁之意不在酒”,拿了中央配套资金却不用于保障房建设。
通过增加供应尤其是保障性住房的供应来抑制房价,是政府调控房地产市场的一种手段。
保障房,保障的不仅是民生,也是政府的声誉。在这个关系千家万户的问题上,放“空炮”,丢失的绝不仅仅是几栋楼盘,几顶乌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