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如今,即使在一些小城镇,电梯也算寻常之物。可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在我国,电梯仅在大城市的高层建筑或“洋人”居住的楼宇中才出现,是十分稀罕之物。不够身份,或不够“洋”,那是连乘电梯的资格也没有的。不仅普通百姓,就连一些颇有身份的名家,也常常遭遇乘电梯被拒的尴尬。
鲁迅晚年住在上海,与美国女作家史沫特莱有些交往,也就有了拜访这位“洋人”的机会。可惜,在电梯前,他遭到了拒绝。
当时,史沫特莱住在上海华懋饭店。一次,鲁迅去拜访她,来到华懋饭店大门口,看门人将他打量一番,见他衣着朴素,不像富贵之人,直截了当地说:走后门去!鲁迅倒是好脾气,绕了一大圈,从后门进去。来到电梯前,开电梯的又将他打量一番,连手都懒得抬,用脑袋向另一边摆了一下:走楼梯去!鲁迅只得沿着楼梯一层一层爬上去。
见到史沫特莱,鲁迅和她聊了一会儿后起身告辞。拜访过史沫特莱的人都知道她有一个习惯:送客仅送到自己房门为止。不料这次,史沫特莱不仅非常恭敬地把鲁迅送出房门,又送上电梯,陪着下了电梯后,一直送到大门口,目送鲁迅走远后才转身回去。见此情景,饭店的看门人、开电梯的人都十分诧异:这是个什么样的尊贵客人,穿着这么一般,值得这位“洋人”如此尊敬?
鲁迅后来将此事告诉友人时,总结了一句:古今中外,易地皆然,可见对穿着打扮也不能等闲视之呀!
另一位留过洋、打扮又较为入时的大名人,在上海乘电梯时也曾有被拒的经历,这便是胡适。
1930年,胡适应邀前往北京大学任教授及文学院长。临行前,他去上海颇为豪华的中国公寓大厦,拜访住在这里的C·弗里茨女士。进了大门,胡适像往常一样走进电梯,不料管电梯的人不给他开。当时胡适感到奇怪,这里他来过多次,从来没发生过这种事,可没有办法,只好出来。他先来到前台询问,服务生说,得先把名片送上去。名片送上去后,一会儿有了回应:“请通过电梯上楼!”胡适这次大大方方走进电梯,不料管电梯的人仍不给他开。胡适气极了,再次走到前台,服务生一看,只得自己出面将胡适送上电梯。
胡适对此极为不满,在自己的国土上,竟受到这般屈辱。见到弗里茨女士后,胡适将自己乘电梯的遭遇告诉了她。这位女士听到这样的事情,异常气愤。她觉得,在胡适这等尊贵的客人面前,自己似乎失礼了。她对胡适说,一定要向公寓大厦主管人反映,他若不追究此事,她一定动员其他外国人从这座大厦里搬出去!这件事马上有了回音。弗里茨女士向大厦主管人反映此事后的第二天,胡适一连收到两封来自这座公寓大厦的道歉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