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今年全省“两会”上,省政协委员麦可君等人根据国家现行《住宅设计规范》“住宅7楼以上应设置电梯”的规定,提交了《关于加大力度开展旧楼加装电梯工作的建议》的提案,提案称,广东大中城市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建造的住宅楼多为7至9层,且绝大多数没有电梯,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和城市人口老龄化的来临,这些老楼加装电梯的愿望越来越迫切。
莲花北小区的龙老太称,她今年已经65岁了,她们家住在莲花北村9栋7楼某房,“我们每上下一次楼都会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我们村有一个住在8楼的老婆婆甚至1年都不曾下楼‘接一次地气’,因为她每次上下楼都得人背着。”
深圳老楼究竟要不要装新梯?如何装?市民对此反映如何?连日来,深圳商报记者多方走访,对“老楼能否实现装新梯”问题进行了一番调查。
记者体验:从一楼爬到八楼还真累
接到报料后,记者兵分三路,先后前往深圳多个老住宅区进行了一周的实地走访。通过实地走访记者发现,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7至9层的老住宅区,基本上都没有安装电梯。住宅楼里老人们因为腿脚不便,除了出门买菜,平日里大多选择足不出户,久而久之,深圳老住宅区普遍形成了一种“宅公宅婆”现象。
8月4日上午11时,本报记者一路走访福田区莲花北村住宅小区。在莲花北村记者看到,小区内所有8层住宅全都没有安装电梯,尽管住宅区楼从外观上看楼房还比较新,但据莲花北村物业管理处一名工作人员称,莲花北村共有75栋多层住宅,大都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迄今为止已有近20年的历史。
记者随机走访了住宅区9栋第三单元,这里的楼道很陡很窄,只能容两个人并排爬行。记者按下秒表,其中两人一口气爬至楼顶,总共耗时2分50秒,虽然爬楼的两人其中一个刚刚二十出头,另一个才19岁,从一楼爬到9楼时,两人都累得气喘吁吁,满头大汗,而且直喊腿酸腰痛。
随后,记者敲开了706房业主的房门。一位姓龙的老太太告诉记者,自己今年已经65岁了,因为子女白天都在公司上班,经常早出晚归,小孙子全靠自己一个人照顾,平时家务事忙不过来的时候,8层的楼梯她一天至少得上上下下爬三到四回。
“我这把老骨头真是累得够呛,”龙老太抱怨说,“这么高的楼没个电梯,白天我一个老婆子忙里忙外,爬一层楼梯要歇好几分钟,气都喘不过来,有时候孙儿还嚷嚷着‘要奶奶背,要奶奶背’,不背他就趴在楼道上哭……”
当记者谈到安装电梯的提议时,老太太欣喜之情溢于言表,“我们上了年纪的人,不比你们小伙子小姑娘,我们腿脚都不方便,就盼着装个电梯。”
在莲花北村管理处记者了解到,该小区由75栋多层和11栋高层楼房组合而成,总共有8344家住户,部分业主系已退休的公务员,但大部分业主是自费购买的商品房。
典型案例:九旬老婆婆3年未出门
6日上午10点半,本报记者来到福田区黄木岗社区华富村实地调查。一名市民向记者报料称该小区住着一位90多岁的老婆婆,“一直窝在楼里,好几年没下过楼!”
在一位居民的引见下,记者来到小区10栋第1单元502房间,记者注意到,徐老婆婆精神矍铄,闲着没事还比较好动,时不时地打着赤脚在房间里走来走去。“我下楼要人背,这太辛苦了。”
据徐老的儿媳赵女士称,尽管坐在房间里面很无聊,但是因为不敢爬楼梯,婆婆始终大门不出。“我们已经买了轮椅,本来想扶她或者抬老人家下楼走走,但婆婆因怕给晚辈添麻烦就是不愿意。”赵女士告诉记者,从2008年开始,徐老婆婆就一直窝在房子里没下过楼,“之所以光着脚丫在房间里走走,她就是为了接接‘地气’。”
赵女士告诉记者,之前他们家已经买过一栋楼,但后来为了方便小孩上学,就趁着房价上升时期转手卖掉了。“当时卖了150万,本想拿这笔钱换栋房子,可那段时间总没有找到合适的,要么离孩子学校太远,要么楼层太高。”赵女士介绍说,由于当时的犹豫不决,不曾想近年来房价一路飙升,买新房愈加显得遥遥无期。“当年我们转手卖那房子留下的钱,现在连普通的一栋二手房都买不到……”面对房价,赵女士无可适从地对记者大吐苦水。
现在,赵女士家已经有三个老人:92岁的徐老婆婆,65岁的赵女士及其70岁的老伴。据赵女士介绍说,目前三位老人身体都不好,老伴在2000年的时候得了肺癌,后来癌细胞转移到了大脑,尽管做了大脑开颅手术,此后却留下了后遗症,爬楼梯后会很累,而赵女士自己也一直患有心脏病。
“我们一家3个老人,爬楼梯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件难事,要是能安装电梯那就太好不过了,即使分摊上万元的相关费用都愿意接受。”
据记者了解,华富村东、村西住宅小区有40多栋多层住宅,共2310户业主,早在2007年之前,小区居民就曾自发提出过安装电梯的倡议,但因为近年来老住宅区改造升级话题日渐升温,大家觉得安电梯已经没有了必要,因此当初安装电梯的提案也就搁浅至今。
“现在一阵风过了,华富村改造升级的事看似成了空中楼阁。”住在华富村东区10栋4单元的葛女士不无忧虑地告诉记者。记者随后随机采访了近20户华富村7层以上的业主,他们同样一边倒地赞成尽快启动老住宅区加装电梯工作。
随机调查:高层赞成3层以下反对
8月6日下午,本报记者走访宝安区龙华街道大浪水围新村和罗湖区莲塘鹏兴花园 (论坛 新闻)一期,这两个小区的楼房均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
记者访问了水围新村多户7层以上的业主,他们同样对老住宅加装电梯充满了期待,“我家里住着4个老人,最小的都70多岁了,他们因为不方便上下楼,在家里憋得经常生闷气。”6栋3单元的梁先生对记者说。
将近一周的调查采访表明:5层以上的住户大多数都支持老住宅加装电梯,7层以上的住户接近100%赞成加装电梯。
记者随后采访了数十位老住宅区3层以下的住户,相对于7层以上住户而言,他们绝大多数对安装电梯投反对票。
“安不安电梯跟我没关系,”现年72岁的吴老太太对记者说,自己才住二楼,上上下下都比较方便,愿意爬一下楼梯,“如果电梯安装费用平摊的话,对我们这些低层住户显然不公平,再说安了电梯后上上下下的噪音绝对会很大,吵得我们不安宁……”
吴老太太对老住宅安装电梯一事提出了诸多质疑:原先的多层住宅根本就没有给电梯留下安装位置,“如果安装电梯的话,会不会破坏原有的建筑结构,带来新的安全隐患?安装电梯的费用谁来出?如果是业主分摊,分摊的标准是什么?什么样的旧楼才具备安装电梯的条件?质量问题谁来监管?”吴老太向记者提出了一连串的疑问。
在莲花北村,记者注意到,这里多层住宅大多每栋分四个单元,每个单元的每一层只有两户业主,所以必须每栋住宅楼安装4部电梯,才能完全满足高层住户的出行需求,“一部国产电梯的购置费最便宜的都要15万元,另外施工安装费至少要花10万元,一栋老住宅如果安装4部电梯费用就是100万元,32家住户如果平摊每户近3万元,这可不是个小数字啊!安装以后还要电费、维护、管理等费用。如果要我们出这么一大笔钱,尽管我家住在7楼,但我仍会投反对票。”家住莲花北9栋的陈先生对记者表示。
非老住宅居民:政府不应给予补贴
记者随后采访多位普通市民,这些市民都住在带电梯的高层住宅中。他们认为老住宅加装电梯一事关键还是要尊重老住宅区绝大多数住户的意愿,不宜强制推行。
家住景田的秦小姐表示,老住宅区加装电梯她不反对,但是反对给予任何财政补贴,“深圳的老住宅区大多是福利房,当年一套八九十平方米的房子,业主才花了几万元购买,现在这些房子补了极小一点款项后已变成了商品房,市场价最少100万以上,翻了一二十倍,这些老住户本来得了大便宜,现在如果还由政府出钱给他们装电梯,那是在拿全体纳税人的钱给极少数人谋利,这样显失社会公平。”家住福田共和世家 (论坛 新闻)的李先生表达了与秦小姐相同的观点。
深圳老住宅加装电梯是否会推行?
记者昨日查阅相关政策得知,深圳市已出台《深圳市城市更新办法》,并于2009年12月1日起施行,一些老住宅区已被列入城市更新计划。接受采访的部分市民表示,既然深圳城市更新计划有自己独特的思路,就不应该形而上学地强行给老住宅加装电梯。然而,省里已把给老住宅区加装电梯列为一项惠民工程,并列出了时间表,如果深圳迟迟不动,届时会不会拖全省的后腿?主管部门是否已制定相应对策?住户本身对于老住宅区是否要加装电梯也是有赞有弹,他们的意见如何统一?非老住宅的市民对这件看似与他们无关的事,也投入了关注的目光,并且明确表示,老住宅加装电梯不能用公共财政一分钱。那么主管部门对这件事有何说法呢?记者曾多次电话咨询市规划国土委员会,昨天又向该委员会发出了采访函,但到记者发稿时止,没有得到任何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