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外媒看中国房地产热的代价
作者: 2010-08-12 09:56:00 浏览:69
信息来源:时代周报
[打印]

  《华尔街日报》 中国经济的真正风险不是房价崩溃,而在于供给过剩如何阻碍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在国家需要改变增长模式之际,房地产的过度投资正在给金融改革设置障碍,并固化长期以来的低效率。

  当前12个月期存款利率只有2.3%,明显低于CPI(消费者价格指数)增幅。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是对于中国非理性、非市场化的利率结构的理性应对,同时似乎也是无可抗拒的储蓄替代品。房地产同时也大大超越了中国除此之外的唯一一个储蓄替代品─股票,过去十年中,股市回报只有楼市的1/6,其波动性也吓退了许多储蓄者。

  中国民众从小就了解自己国家令人心酸的动荡历史,因此他们开始看重有形资产。房子本身是牢固可靠的,也有其固有的价值。因此,手头宽裕的中等收入家庭如果有储蓄可供支配,那他们可能会理性地选择将钱用来买房子,即便买了也只是空着。由于不用每年交物业税,空置房的维持成本几乎为零。如此一来人们也没有动力寻求租金收益以抵消维持成本,这也是空置房屋如此普遍的原因之一。

  真正的风险或许在于,中国决策者允许了潜在的房地产威胁存在,从而就让自己陷入了困境,令金融改革和财政调整等必要的改革显得过于冒险、难以实施。如果是这样,中国或许可以保持其稳固的房地产市场,但付出的代价或许就是要推迟废除银行-国企联合体的进程,银行与国企的密切关系造成资本的浪费,不利于中国经济的未来。

注:本站招标、拟在建信息为企业单位免费自行发布,投标前请严格审查,谨慎交易!
声明: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如有侵犯他人声誉、版权或著作权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请来电或来函告之,我们将予以更正。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 上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