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提起中房协“上书”,那可是有一定历史的。我们记忆犹新的,就有2008年9月“上书”建议放松调控,和当年11月“上书”建议刺激楼市复苏,以及随之而来的房价大幅飙升。
作为房地产业代言人,中房协“上书”建言,可谓份内之事,“上书”的内容锁定在维护房地产业利益,也是可以理解的。然而,就在中房协做着这样一件可以理解的份内之事时,我们却感到害怕,这是为什么呢?
纵观中房协“上书”的内容,无非有两个,一个是放松调控,一个是刺激复苏。这些内容的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这样的内容往往会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成为现实。
多年来,在房地产调控的周期性走势中,中房协的作用不可低估。相较于普通消费者的“上书无门”,中房协便捷的“上书”渠道无疑是令人羡慕的。在现实中,中房协也正是利用了自身的优势,成为了楼市盘整过程中举足轻重的角色。
中房协在做这些大事的过程中,是不是存在背后的运作,我们无从知道,但从表面上看,中房协的杀手锏,是对于宏观经济的要挟。这次,他们提出的观点就有三个:其一是房屋交易量在迅速下滑;其二是一些企业购地问题、开发问题、进度的放慢问题,会影响明后两年房地产市场;其三是房地产调控政策对钢铁等房地产相关产业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
担心调控影响经济发展,是个多么正当而堂皇的理由,但不知中房协是否想过,现在的房价到底处于怎样的形势。统计数据显示,在一线城市,房价还是一直在稳中有升的。7月份全国房价涨幅仍然在两位数,像北京7月新建住房价格同比上涨20%。
在房价依然走高的情况下,呼吁暂缓楼市紧缩政策,居心何在,已是昭然。在此敏感时刻,有关方面必须要保持清醒,着眼于长远的经济发展,不要受任何偏执的建言影响。只有这样,中房协的“上书”,才能由可怕,变成可笑,也只有这样,才能巩固消费者心里的政策威信。
我们认为,中房协的建言,从另一方面看,是对房价拐点的预示。中房协坐不住了,显现的是史上最严厉调控政策的威力。只要我们的政策走向不变,调控效果必将逐步显现。在博弈中坚持,是对政府公信力的考验和支撑,也是让经济回归理性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