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老龄电梯”故障频发,近200户业主整天提心吊胆。但是因为电梯所属的近10家产权单位未付资金更换新梯,已经超期服役两年的电梯至今仍在冒险运营。
西城区马甸桥裕中西里小区33号楼高24层,每层8户,全楼192户人家共用一大一小两部电梯。电梯自1991年4月安装投入运行以来,至今已使用近20年,超过规定使用期限两年。
王女士住在18层,“经常被夹,还有几回中途停住。”17层的刘大爷年近70,没电梯根本出不了门,他掰着指头数落了一圈电梯的“常犯病”,其中“突然掉下好几层”最为严重。
昨天中午,记者在33号楼见到两部电梯内空间狭窄,顶部悬挂小电扇和节能灯,地面斑斑点点,只有按钮看上去较新,但电梯值守人员称,这些按钮常失灵。
电梯内贴有一张物业告示,称此梯目前已停产,配件供应短缺,维修困难。但因资金未到位,无法更新。物业电梯管理部主任单志全介绍,超龄电梯元器件严重老化,抗湿、抗热性差,高温天气下报修不断,甚至一天内故障频发。
探 因
>>物业
产权单位拒绝出资
裕中西里是个老小区。四年来,小区陆续更新电梯21部,目前还剩3部老梯,32号楼的一部已停运,33号楼的两部仍在用。据2009年5月的一份安全评估报告显示,33号楼电梯被诊断为“无修复价值,建议整机更新”。单志全说,不合格电梯本应停运,但楼内相当部分住户为退休的老年职工,离开电梯寸步难行。
单志全称,因33号楼电梯的近10家产权单位久未出资,导致新梯无法更换。“有单位推说房子已卖给个人,不归他们管。”但据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2006年下发的一份文件显示,老旧居民住宅电梯的产权人(单位)是消除电梯安全隐患的责任主体,并规定更新一部电梯的费用为34万元,由原售房单位筹集。
>>产权单位
户数不对数据不清
更新资金依据各产权单位所占产权面积的比例分摊。单志全称,在33号楼电梯整改资金统计表上,国家审计署有产权70户,建筑面积占39%。中国人民银行直属事业单位的中国金融电子化公司和清算总中心分别占58户与12户。
国家审计署基建办工作人员昨天称,去年和今年都申报了预算,但需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协调批复,统一拨款,才能落实旧梯整改。金融电子化公司房管处裴姓负责人则称,小区物业提供的产权“户数不对,数据不清”,但未说明其认为的正确户数。他同时质疑此前交给物业的大修费、小修费均无使用明细。对此,单志全称已将所有数据“用U盘拷给他了”,且维修费并非电梯整改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