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近日,上海市调查总队抽查时发现,房地产价格统计存在问题。
国家统计局网站8月23日发布了上述消息。
据悉,上海市有针对性地抽取了在日常报表统计中存在问题的部分调查企业。通过抽查,发现企业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对价格统计工作不重视,人员不稳定;统计法制意识不强、不按要求上报报表;对统计指标口径理解不清,采价不准;未建立基层统计台账等几方面。
根据上海统计局网站,1月-7月,上海市商品房销售面积1104.08万平方米,下降42.1%。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910.54万平方米,下降48%。
一位统计系统资深人士接受财新记者采访时称,房地产价格主要靠房地产商统计员申报,但是,统计员经常变动,很难保证基础价格准确。
上述统计系统资深人士称,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房屋价格指数涉及的70个大中城市有房地产商9000多家,调查员到企业实地考察很困难。
房地产商统计员经常变化给房地产价格统计带来困难,“新人对怎么报数、怎么同质可比并不清楚,这样的话,下面的调查队每年都要开展培训。”上述统计系统资深人士称。
这位统计系统资深人士建议称,要把企业报送、调查员深入现场、交易记录资料、宏观管理其他国家机关的行政记录资料结合起来,增加更多的信息源,调查人员审核数据时可以验证一下。
房地产价格统计数据和人们实际感受差异很大,不仅有监测企业上报不准确的原因,也有统计制度的问题。
据北京统计局公布,2010年6月二手房均价为13000多元/平方米,与市场的价格相差很大。
究其原因,是房地产经纪公司上报的签约合同数据与实际过户数据差距过大,而统计制度要求应以具有法律效力的签约合同数据为准。
例如,占二手房市场份额很大的一家房地产经纪公司,从1月至5月,上报北京市统计局的二手住宅交易签约合同均价不到11000元/平方米。虽然其他14家公司所报的价格为18000元/平方米至20000元/平方米,但平均下来,全市二手住宅均价就变成了13000多元/平方米,与一些市民的感觉存在着明显差距。
北京市统计局对该企业数据做了评估和查询,了解到其6月过户数据为18000元/平方米左右,而统计制度要求应以具有法律效力的签约合同数据为准,所以,其6月数据仍为合同数据,二手房均价仍为13000多元/平方米,与市场的价格相差很大。据了解,其签约数据与相关行政记录也基本吻合。
北京统计局称,将向市场监管部门反映上述问题,同时也将对二手房价格统计的意义与方法展开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