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带病”电梯之惑:泉州公维金何时可用?
作者: 2010-08-26 09:56:22 浏览:76
信息来源:海峡都市报
[打印]

  “带病”电梯之惑:公维金何时可用?

  申请程序耗时久,难解决紧急情况

  核心提示

  公共维修基金,是指住宅楼房的公共部位和共用设施、设备的维修养护资金,是住宅的“养老金”。然而,就是这样一笔钱,在面临小区电梯问题“小考”时,却一直“选择沉默”。相反,在一些没这笔钱的或无法用到这笔钱的小区,经过业主们的共同努力,却最终解决了电梯的安装和维保难题。

  昨日,在泉州市区毅达商厦,业主陈先生说,由于他们10户人家的“自治”,在没有电梯的大楼安装了电梯。而且,电梯运行7年来,由于大家自觉出资,电梯的维保也得到了保障。

  日前,省住建厅新出台意见指出,新增电梯可使用公维金;而在现实中,电梯的大修、更换,都开始让市民关注“似乎已被遗忘”的公维金。用公维金解决电梯的出资问题,此中到底有怎样的艰难?

  典型小区  10户居民自筹经费 安装和维保电梯

  装有电梯17年的远太大厦,因为缺乏公维金,最终由业委会、物业和业主等协商,自行收取到一笔“小额公维金”。然而,就是这项每月每平方米最多收0.5元的费用,让这部“老爷车”一直保持着健康运行。

  同样遭遇难题的,还有泉州市区泉秀街的毅达商厦。该大楼建成于2000年前,其中最高的一栋连同一楼店面共有9层楼。由于最初的设计原因,大楼没有装电梯。然而,大楼30多米高却没有电梯,一直让楼上的居民苦不堪言。“我们每天下班最怕回家,每次都要爬半天。如果家中有小孩和老人,日子更难过。”一位居民说。

  2003年,住在该大楼高层的三四位业主,开始热心起装电梯。但除去一楼店面,2楼到9楼一共只有12户业主,由于当时无法动用公维金,这笔钱最终只能让居民自己出。“一部电梯要20多万,这笔钱不少。”业主陈先生说,随后,他们开始找楼中业主商谈。但是,一开始楼下几户业主都不同意,很显然,他们并不急需电梯。反复争取后,最终,除去2楼两户业主不同意“合资”外,剩下的10户人,终将这笔钱按楼层不同分摊下去,“楼层越高的出资越多,住在8楼的一户就要出7万多”。

  3个月后,崭新的电梯终于交付了。之后,大楼电梯的维修费、质检费和大修费,每年数万元的资金也都按比例,在10户中分摊下去。而且,由于每年轮流指定几户负责电梯质检、维护,电梯运行7年以来,状况良好。

  业主赖先生说,这部电梯的安装和维保,实际相当于他们10户人家“自治”,搞了一个微型业委会和袖珍公维金。“而且整栋房子升值了。”陈先生说,由于新装了电梯,小区房屋出租和出售都提高了价格,“由于小区位置好,当时才1000多元/平方米的房价,如今也跟着增值了不少”。

  面临困境  电梯出现问题 公维金难申请

  据了解,今年8月初,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出台了《关于城市既有住宅增设电梯的指导意见》,规定经该梯号2/3以上的业主住户同意,旧住宅可增设电梯。然而,这一消息在泉州并未引起更多的反响。

  规定称,相关业主可通过多种渠道筹措增设电梯的资金;或由业主根据所在楼层等因素,经协商后按一定比例共同出资;或由相关业主申请提取住房公积金;或在经专有部分占该梯位住宅建筑物总面积2/3以上,且占总人数2/3以上的业主同意时,申请使用住宅维修资金及其他符合规定的资金。

  在面临电梯大修时,公维金虽是不少小区名义上的“不二选择”,但记者调查到,维修费用最终仍以开发商或物业“垫付”草草结束。为什么放着公共维修基金不去申请,偏偏要由物业公司来垫付这部分钱呢?昨日,泉州一名从事了14年物业服务的经理称,他所服务的小区,电梯就曾经坏过,他还找来了公维金使用的相关法律法规仔细阅读,但看完却决定放弃申请。由于申请程序复杂,难以快速提取,但是摆在眼前的大修很多都属于紧急情况,比如电梯故障、房屋漏雨等。众多小区均存在公共维修基金难提取的问题,特别是那些产权单位复杂、没有业委会的老旧小区。

  从1998年起,泉州市区开始归集维修资金,归集的维修资金均设立专户存储、专款专用。至今已归集维修资金2.59亿多元,其中本金2.58亿多元,利息100多万元。而这2.59亿元的公共维修基金,12年来一分未动。

注:本站招标、拟在建信息为企业单位免费自行发布,投标前请严格审查,谨慎交易!
声明: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如有侵犯他人声誉、版权或著作权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请来电或来函告之,我们将予以更正。
  • 上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