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近日,关于空置房、空置率的民间大讨论终于等来了国家统计局的相关表态。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表示,尽管对空置标准的认定有不同看法,也有住户可能不愿意提供真实信息等困难,统计部门仍将对此启动调查。主要办法有三种:一是继续统计和发布房地产待售率;二是充分利用这次人口普查,获取用于了解住房空置情况的相关信息;三是在部分城市抽选一批住宅小区,进行空置房调查,以发现问题,积累经验,验证方案,完善方法。
这次表态可以看作大讨论的“成果”之一。其实,与此同时公布的,还有国家统计局已初步制定出房价统计改革方案,十月一日前将在网上征求公众意见,争取明年初实施。这一条与空置率的聚焦度相比,似乎弱了很多,再加上对于房价统计的具体现行办法公众并不了解,所以,人们对于空置率是否纳入官方调查格外关注就值得理解了。
其实,我们更需关注的是,此次国家统计局同时对空置率和房价统计改革进行表态,是一次对房地产信息统计尽职的表现。空置率与房价只是有关房地产信息的一部分,与房地产信息有关的还有买售人信息、销售速率、楼盘详情等。可是,我们遗憾地发现,当前我国房地产信息披露的透明程度极低,甚至多年都没有明显的进步。空置率算一个典型,而近年多被诟病的房价统计至今刚露改革端倪。
至于其他方面的房地产信息,虽然理论上在房地产信息网上有据可查,实时披露,可真实情况是,很多项目栏处不是空白,就是与实际出入甚大,以至于这种形式主义的信息披露有沦为摆设的嫌疑。
在这种情况下,再论更深层次的房地产信息披露就更是奢谈,比如买房人信息。最近,中国改革基金会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的一篇《灰色收入和国民收入分配》报告一经发布,引起轩然大波,反驳与支持声均有。很多人认为,不管报告里的数字是否被高估,这些灰色收入里肯定有可观的数额流入房地产。而一句“也有住户可能不愿意提供真实信息”,却真实表明了这些信息貌似个人隐私,实质却触及了房地产信息统计真实与否、客观与否、对调控政策有无实际价值的根基。这个问题值得思考。
房地产信息披露需要透明吗?这个问题的回答不应是否定的,而是绝对肯定。
什么样的信息需要真实披露?这个问题需要谨慎回答,但绝不是遮掩、回避。比如空置率,一度被列为难题予以回避,如今也在被动的推动下,走到了前台。那么有些所谓不便、实则事关大局的信息披露是否也应变革了呢?
选择何种渠道和方式进行真实披露?这个问题需要认真对待,绝不是随意为之。而选择原则无非是既保证权威性和公信力,又保证渠道的畅通,不弄虚作假,长期有效而不会随意荒废。
无论从何种意义上看,房地产信息披露的透明是众望所归,是市场发展趋势,也是公众建立对房地产市场的信任机制与决策者决策的源泉。所以,空置率背后折射的对房地产信息透明的呼吁更加重要,而意义也更加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