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按照《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电梯应当至少每隔15天进行一次清洁、润滑、调整和检查,这主要是由电梯维保单位来实行,电梯维保单位和使用单位都应该保存维保记录存根。使用单位应设置电梯安全管理机构或配备电梯安全管理人员,至少有一名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证》的电梯安全管理人员承担相应的管理职责。然而,一些物业公司为了省钱常常聘请一些没有《特种设备操作证》的非专业人士进行操作,无疑给电梯的安全系数造成隐患。
“野班子”充当“正规军”
记者在采访中,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时下,电梯维修工作者中出现了一批“野班子”,这些人并不是专业的维修者,但是为了谋生加入到这一行业中,而电梯维修行业“正规军”却遭受冷遇。许多维保单位或维修保养人员不是执行“安全为主,预检预修,计划保养”的原则,而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不是有计划地进行预防性维修,出现故障停梯后,才进行抢修,既误时又误事,部分维保单位或维修保养人员,甚至是敷衍了事,置电梯安全于不顾。
这些“野班子”大多数对电梯维修工作不是很精通,他们具备专业的维修知识不是很多,往往凭借着自己的小小“经验”和自己对维修工作一丁点的了解,而加入到维修工作的行列中。让人匪夷所思的是,他们不是正规的维修人员,但他们却受到很多维修单位的亲睐,他们每天都会接到不同的维修工作,而受过专业教育的“正规军”却是业绩冷淡,维修工作本该是他们的职责,但现在他们却只好给别人让出宝座,眼睁睁的看着“野班子”占了他们的职位,扮演他们的角色。究其原因就是因为“野班子”要的维修费用远远低于“正规军”,为了这些经济利益他们便出卖了电梯的安全性。
很多“野班子”没有《特种设备操作证》
电梯是机电一体化的复杂产品,结构原理、控制运行技术含量都较高,然而,“野班子”电梯维修工是没有几个有《特种设备操作证》的。甚至有些维修工是很不专业的电工出身,对于技术含量高的电梯来说,他们根本无法驾驭。
通力电梯有限公司兰州分公司一位负责人介绍说,有些小区或单位的负责方总是疏于维修、保养,负责维修的维修人员缺乏专业的维修知识和技术素养。按照有关规定,电梯维修人员必须持有《特种设备操作证》。而保养方面,需要每天都有专人去负责。近年来电梯频出“意外”,主要是电梯使用者操作不当。安排无操作证的人员特别是电工、保安操作电梯,一些小孩在扶梯上面跳来跳去没有人管导致夹伤脚或手指。记者走访了许多的电梯维修公司,发现很多的维修人员都是人们口中的“野班子”,很少有《特种设备操作证》。很多被“野班子”维修过的电梯还是在“带病”工作。
“为了省钱,现在很多的电梯维修单位聘用没有专业维修知识的‘野班子’进行电梯的维修工作。”一业内人士透露,时下,电梯的维修业出现了市场混乱,恶性竞争的局面,使传统的“正规军”远远不如“野班子”受人们的青睐。“我们的工作量现在很大,每天都会有不同的单位找我们,我们这一行业现在在市面上很受人们欢迎。”在安宁区的一个天桥上干活的电工这样说。记者随即来到一正规的电梯安装与维修的单位,一位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现在的经营状况不是很好,有好多商家都有自己的电工和维修工人,电梯出现故障都是自己解决,他们公司只是安装一下电梯,只能收取电梯安装的费用,所以经营的不是很好,混乱的市场状况造成了这种“正规军”没饭吃,“野班子”满街转的尴尬境遇。
安装电梯不申报
“安装程序不规范,没有专业的电梯安装工人,电梯没有‘身份证’,黑电梯,自装电梯满地都是,现在我市到底有多少带‘病’运行的电梯,我们也不知道。”一位专门负责电梯申报工作的管理人这样说。国家法律规定,每部电梯都得有相关的身份认证,有自己的出场编号,就像一个人的身份证一样,一一对应,不能互换,不能代用。
然而正是因为众多因素,许多安装电梯的单位认为,申报电梯复杂、手续非常繁琐、人为干扰因素颇多,所以有些违规的电梯公司和物业公司相互合作,避开规划部门,不去申报电梯运营资格和电梯编号,私自运营黑电梯、无证电梯。而正是这些无证电梯经常出现故障,影响人们的出行和正常的工作生活。
声音
监管不力 留下漏洞
电梯好比“楼内的空中客车”,我市每年新增电梯数百台,而市质监系统在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员却很少。由于缺乏定期保养和专业的维修监管人员,电梯困人事故时有发生。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我市电梯监管存在着很多问题,而这种情况在全省也很普遍。
首先,公众对电梯使用知识的欠缺是造成电梯监管不力,事故频发的一个重要原因。公众是电梯的直接使用对象,提高公众的监督意识很有必要,只要大家都了解电梯安全的重要性,相互监督,积极揭发问题电梯,那么黑电梯,不合格电梯就不会有滋生的土壤,这样就能有效的预防电梯事故的发生,让电梯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另外,有专业人士告诉记者:物业管理公司是否是电梯的使用单位、电梯安全管理人员配备的数量如何、电梯的使用年限是多少年,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对学校、商场等公众聚集场所的电梯,各地质量监管行政部门都应当实施重点安全监察。从事电梯检验的单位,应当配备相应的检测设备、检测工具,检测人员要取得省级以上的质量技术监管行政部门颁发的资格证后,才可以从事电梯检测工作。基于这些情况,电梯专业监管人员严重短缺是监管不力的一个重要原因。好多商场都表示没有见过电梯的监管人员,也不知道电梯还有专门的监管人。有一位商场的老板就说:“电梯是我们自己安装的,自己使用我们自己监管。”这说明,电梯监管有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