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今年“全国两会”,房地产行业再度成为最热的话题。据了解,在两会目前收到的提案中,数十份都为解决高房价出谋划策;而全国人大代表中,最为积极和成型的议案也均指向高房价。在与普通老百姓的互动中,网络上85%的网友矛头直指向高房价。
就在“两会”前夕,已成为热点话题的“限购”“房产税”“道德血液”等也再度成为关注焦点。
面对这些热点话题,委员又到底提出了哪些中肯意见?开发企业代表们又是如何思考与回答的呢?在此,我们将关注的目光投向两会,聆听“两会”上的房产声音。
热点关注
“道德血液”
在两会前夕,温总理在回答网友提问时,指出开发商应该流有“道德的血液”。此语一出,立即引发热议。而“道德的血液”也成为两会热门词语之一。
“我名片上不印‘房地产’”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兆泰房地产开发公司董事长穆麒茹)
3月6日一大早,全国政协经济界分组讨论会上,一向来去匆匆的穆麒茹,被守候了两天的记者们堵住。自总理“道德的血液”的言论一出,几乎每一位房地产开发商都被追问同样的问题。当天,穆麒茹在小组发言中主动谈起这句话,“说开发商流着不道德的血,这个也不排除,确实有这样没道德的人。
穆麒茹还苦笑着表示,现在社会上已经形成一种风气,老百姓一看是房地产商就骂黑心。“我现在的名片上都不印‘房地产’。”穆麒茹话锋一转说,政府出台限购令,她很支持,“早该出台。有些购房人几代积蓄都砸在房子上,这对购房者、对社会发展,都是一个很大的损失,所以政府应引导大家合理消费。房价高的时候,要认真地喊喊‘刹车’。”对于此次调控的影响,她认为目前这种惨淡成交量会持续多久不能确定,但可以肯定的是,持续半年以后,开发商卖不出去房子,一些扛不住的开发商就会下调房价。
企业家都应有“道德血液”
(全国政协委员、恒大地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
全国政协委员、恒大地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在开幕前被记者们围住,问怎么理解温总理所说的“道德的血液”。对此他认为,这不只说房产商,所有的企业家都应该有“道德的血液”。
许家印表示,房价大起大落,不利于房地产企业的长期健康发展。因此,房地产企业在销售时,应该把利润空间控制在合理范围,国际惯例通常是不超过5%,国内很多企业的利润空间还是比较大的。他今年的提案为《加大老城区城中村改造力度,降低房价稳定市场》。
最后所有记者把问题集中在“道德的血液”上,问他怎么理解温总理的这句话,认为房地产商有多少“道德的血液”。在犀利的问题前,许家印没有直面回答。他称总理讲得很好,没有错,“总理说,房地产商是社会的一分子,应承担起社会的责任,他们身上应该流着道德的血液。”他的理解是,不单是地产商,所有企业都应承担起一定的社会责任。
预测今年房价会降
(全国政协委员、星河湾董事长黄文仔)
全国政协委员、广州星河湾地产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文仔以敢“放炮”而闻名,曾被媒体称为“犀利哥”。本次两会,面对蜂拥而至追问“血液质量”的记者,这位昔日的“犀利哥”坚称自己“全是道德的血液”,并预测“今年房价会降20%”。
他认为,“开发商身上流着道德的血液,这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黄文仔说,作为一名“流着道德血液”的企业家,他6年前就开始大力呼吁建设保障房,现在中央开始发力,虽然晚了点儿但还来得及。对各地纷纷出台的限购政策,这个广东地产大鳄表示,此次调控最为严厉,房地产商们大都有压力,不仅广州,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城市,今年成交量“至少会下滑60%以上”。
去年全国两会前,他就对记者预测,2010年房价会回落10%~20%。不幸的是,他的预测已经落空。
昨天,对今年楼市的前景,他再度预测,“希望今年楼市能回落20%”。热点关注房产税
“两会”前夕,上海、重庆两市开始了房产税试点。一石激起千层浪,房产税是否会全国铺开?对于房价有何影响?成了两会上讨论的热点话题。
三管齐下控制房价
(娃哈哈集团董事长宗庆后)
在本届两会提案中,娃哈哈集团董事长有好几条都特别关注房地产,尤其是将居住用地使用权期满后处置办法的建议当作议案。
对于限购令或者房产税对抑制房价的效果,宗庆后认为,政府首先要分析房价高的原因,然后再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才能将房价降下来。现在土地价格居高不下,房价怎么降下来?另外,房地产的审批手续过多,每道关都要收费,税收比例也较高,由此产生了很大的成本。所以,若真正想将房价降下来,建议采取控制地价、降低税费、控制开发商利润率等措施,只有三管齐下才能真正控制房价。” 3热点关注保障房
在2011年,在政府工作范畴中,保障房建设无疑是重中之重。对此,“两会”上又有哪些声音呢?
保障房建设面临两大问题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城市建设控股集团董事长总裁于炼)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城市建设控股集团董事长总裁、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于炼8日建议,把保障房建设由现在的政府任务向产业化转变,从而化解保障房建设土地、资金等方面的困难。
于炼认为,当前我国保障房建设主要面临两大问题。一方面,保障房的建设主体,大部分是由各地政府的建委或者类似部门来直接操作,或者是由地方政府委托,选定一个或几
个企业运作,因此,全国范围内的这种操作模式和委托标准并没有统一;另一方面,我国的保障房分配信息系统还没有和商品房的销售系统联网。
“十二五”期间,我国将集中建设的3600万套保障房,这对现有的房地产业发展有何冲击?于炼认为,保障房的大量推出对房地产业的发展不会产生太大影响。相反,从长期来看,它可能对房地产行业理性有序发展起正面作用,使得房地产行业更具有生命力。他指出,保障房属于民生问题,而房地产行业属于经济问题。
平台贷款只准投保障房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
中国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近日表示,目前地方融资平台贷款处于调整压缩之中,仅允许平台贷款在有偿还能力的保障性住房建设领域 适度新增。
目前保障房建设分为三大部分,分别为棚户区改造、廉租房建设和公租房建设。由于这三部分项目自身没有足够的偿还能力,所以为了支持保障房建设,这三部分的信贷需求还在平台上继续运作。他同时指出,保障性住房只有在商业可持续的前提下才能使用银行贷款。
对于有市场消息称银行已经暂停房地产开发贷款,刘明康表示,监管机构并未叫停商业银行的房地产开发贷款,银行对于合规的房地产企业仍在继续放贷。但是数据统计显示,最近几个月以来,商业银行房地产贷款的规模正在收缩。
他透露,目前对房地产企业的行为规范等各方面都在开展检查,对于惜售、囤地等不合规企业,银行将会严格限制其贷款业务。关于今年新增贷款目标,刘明康表示,今年央行并未确定信贷目标,但是按照目前确定的广义货币供应量M2的增速为16%来计算,今年金融机构的新增贷款规模大约维持在7.5万亿左右 (论坛 新闻) (论坛 新闻)。
资金通过市场运作解决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
十一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新闻中心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主题为“保障性住房建设和房地产市场调控”记者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齐骥在会上表示,今年国家要开工建设1000万套保障性住房和各类棚户区的改造。实施保障性安居工程,有几个必须保障,第一个是土地供应要有保证;第二个就是资金的保障。对于资金保障,齐骥表示,根据测算,建1000万套保障性安居工程,年度投资大概在1.3万亿到1.4万亿之间。
齐骥表示,经济适用住房和两限房的建设资金,主要由社会机构通过市场运作方式来解决。在今年1000万套计划中,还有400万套左右是各类棚户区改造,对于这一类政府主导的棚户区改造,中央政府、省级人民政府、市县人民政府都要拿出一定的补助资金,其中,今年中央将提供400亿元左右的资金支持,省和市县也要拿出一定的资金,来补助和支持这些棚户区的改造。
热点关注
高房价
再也没有什么能比高房价更容易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了。在“两会”上,代表们围绕高房价,又表达出哪些有价值的观点呢?
很多地方房价都会出现大的变动
(全国政协委员、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李稻葵)
今年到下半年,最晚到年底,很多地方的房价应该出现较大的变动,至少大规模上涨的格局、态势可能会改变。李稻葵指出,新政出台后,市场和百姓对房价上
涨的期望会改变。一旦这个期望改变,投资性需求就大幅度下降,导致总需求量下降,房价就会出现一定变化,但各个省市的情况可能不一样。李稻葵对北京地区房价的走势进行预测,“北京的房价到下半年或年底,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我不会奇怪。”
不过李稻葵担心地方政府救市。他说,如果地方政府没有正常的财政收入,只是或很大程度上靠土地收入来获得财政收入的话,可以想象,一两年以后,限购令是不可持续的。
降地价控税费才能降房价
(全国政协委员、恒大集团董事局主席许家印)
房价应该降,连房地产开发商也是这样认为的。许家印晒出房价的五大构成因素:工程建设及配套成本,财务、销售及管理费用,土地成本,各类税费,企业利润。并建议政府通过分别控制占了房价成本30%的地价、30%~40%的税费,并控制房地产商的利润,以达到降低房价的目的。
许家印的第二条建议指向税费,他表示,房地产开发环节征收的各类税费高达一百多项,税费成本加起来要占到房价的30%~40%,这些将直接转嫁给购房者。许家印建议,国家完善房地产税费体系,取消大部分不合理税费,这将有利于大幅降低房价。第三个该控的就是房产商的利润。从长远来看,房地产企业理性控制利润,使房价下降直至保持合理稳定,才能保证房地产市场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这和企业的长远利益也是一致的。热点关注
两会上的四川声音
政策调控东西部应分别对待
(全国政协委员、四川蓝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杨铿)
针对房地产应该如何调控,全国政协委员、四川蓝光实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杨铿在两会上呼吁:根据东西部地区城镇化发展水平的现实差距,房地产政策也应该有所区分,不可一刀切。
“城镇化水平不同,东西部住房刚性需求差距大。”杨铿调查指出,西部地区和全国相比仍有一定差距。因此,对东西部的房地产政策调控,应区别对待。“不同的情况,应该有不同的适用政策。”杨铿分析:房地产市场本身地域性很强,不问地区差别“一刀切”的房地产
政策既打击了东部发达地区的投资性需求,也打压了西部欠发达地区的自住消费需求,不利于西部城镇化的良性发展。
杨铿建议,对西部地区已贷款购买一套住房,但人均住房条件低于当地水平的普通居民,再申请贷款购买用于改善居住条件的二套房,按首次贷款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