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城市“身高”不断增长,电梯使用量随之增多。然而,在方便人们上上下下的同时,电梯困人等“惊魂”事件也不时上演,这令使用者和制造商均苦恼不已。
但如今,随着又一项“黄石技术”的成功问世,上述问题将成过去。
5月15日至20日,在2011年黄石科技活动周上,由黄石科力通网络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研发的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梯远程无线监控系统惊艳亮相。
“利用该系统,可对整座城市的电梯实现统一监控管理。”19日,上海交通大学电梯检测中心专家对该技术进行技术认定时,竖起了大拇指。
他们表示,在理论上,电梯“惊魂”事故将被终结。

能提前预知故障
“电梯保安”在黄问世
相隔几公里,三栋住宅楼内的电梯实时运行画面尽收眼底。屏幕一侧,成千上万个数据不断更新,24小时不间断地对电梯进行体检,一旦发现隐患,系统自动发出“求医”短信……
15日上午,明珠广场,在一台便携电脑上,科技人员向市民展示了神奇一幕。
这是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梯远程无线监控系统研发成功后的首次亮相。100多名参观者都是普通市民,但只需稍微细心,他们便会看出其中的门道。
“就像在电梯里面安装了一个‘电子保安’,以后再也不怕被困在电梯里了。”一名中年市民下意识的感叹,令人们对这一技术的理解变得更加直观。
“这正是电梯远程无线监控技术的核心之所在。”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黄石科力通网络信(国际电梯网)息技术有限公司企管部经理龚喜春指出。
技术报告显示,该系统采用电梯数据采集、分析和传输功能于一体的嵌入式智能单元,从电梯物理线路中采集运行参数,对其进行分析、处理、预判,并将分析结果通过无线网络传输到电梯运行管理平台(远程监控中心),具有实时监控、故障预警、维修提示、困人救援、日常管理、历史查看、质量评估、隐患防范等功能。
“这好比是一个人在医院体检,电梯监测系统是医生,它不间断地从运行的电梯中采集各样数据,然后与健康数据进行对比,一旦出现异常,系统快速诊出病因,然后通过内置的无线网络向监测中心的监控器和管理员的手机发出故障报警信息。”龚喜春形象地介绍。
在这次科技周活动上,多名市民兴致勃勃地为该系统取名:电梯保安。
“这名字很好,容易被记住,可作为该系统的别名。”对此,龚喜春表示。
三项技术填补国内外空白
“黄石技术”叫板“洋产品”
“长期以来,国内在电梯无线监控技术上一直处于空白状态。”龚自喜称。他介绍,即使放眼国际市场,这一高科技产品仍处于领先水平。
与洋产品相比,该技术具有三大新颖性:一是以EASYCORE为内核的电梯数据采集、分析和传输嵌入式智能单元;二是采用高阻抗放大器对信号进行电平转换;三是采用光电耦合器对信号进行光电隔离。
元月10日,湖北省科学技术查新检索中心、湖北省机械工业情报站为该系统出具查新报告: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和专利检索及其与所检文献分析,基于物联网的电梯无线远程监控系统具有的新颖性研究内容尚未见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
“这意味着,该系统中的三项核心技术在国内外属于一片空白。”龚喜春表示。
4月28日,湖北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对“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梯远程无线监控系统”的控制软件部分授予软件产品登记证书。
5月10日,该系统的产品执行标准获得市质监局认定。
5月19日,上海交通大学电梯检测中心专家抵黄,对该系统的功能进行了技术认定。目前,该系统正在申报国家中小型企业技术创新基金项目。
研发背景
电梯增多,“惊魂”事故不断
科力通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市科威自控有限公司下属控股公司,“掌门人”是我市科技界名人龚云生。
1988年,龚云生从华中理工大学毕业,进入黄石市机械自动化所。1996年,龚云生辞职,与几位合伙人筹集了15万元,办起了黄石科威自控有限公司。2004年,该公司与武汉理工大学合作,开发出嵌入式PLC软件(可编程逻辑控制器),一举填补国内空白,成为国产PLC第一制造商,产品应用于鱼雷、舰艇、武汉长江隧道等高科技领域。
2007年,科威自控有限公司涉足电梯控制技术领域,但产品一般用于控制电梯上上下下,而非监测。同一时期,黄石高层建筑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电梯的数量也随之增加。伴之而来的,则是“惊魂”不断的各类电梯事故。
通过网络搜索,近年来因电梯突然停摆,导致乘员被困几小时的新闻多达几千条,其中仅黄石便有几十起。此外,由于电梯故障导致人员受伤的惨剧也曾在黄石发生。对此,电梯制造商和用户均苦恼不已。
现行的电梯故障处理方式一直停留在“人工呼救—上门服务”模式上,但接到呼救时,事故往往已经发生。那么,能不能研发一种能对电梯进行实时监测和控制的系统,对故障进行提前预警?
2007年夏,科威自控有限公司给自己设立了这一课题。随后,该公司投入大量资金,下定决心要把理想变为现实。
今年63岁的工程师詹清镇是黄石第一批电梯技术人员,从事电梯研究已有20多年,对于电梯事故,他有着切身体会。“抱闸失灵,电梯便会高速坠落;门锁脱落,乘员会被困……”他一一列举道。
4年多的时间里,这位满头银发的老科技专家与5名研发人员一起,历经无数次实验,终于在今年初成功研制出基于物联网的远程电梯监控技术。
“让电梯开口说话,一旦身体不适,它便会提前告诉管理人员。”昨日下午,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詹清镇这样说道。说话间,他故意断开实验电梯的抱闸,十几米外的监测电脑立即发出警报。这时,记者看到,詹清镇的脸上露出灿烂的笑容。
市场规模
百亿市场“蛋糕”待发掘
据了解,“基于物联网技术的电梯远程无线监控系统”目前已在“顺佳花苑”小区进行试用,在通过技术认定后,该系统即将投放市场。
“目前我国电梯年产量超过30万台,如每部配置一重点监控设备,每套监控设备按0.6万元计算,则电梯监控系统的年市场需求超过18亿元。此外,在改造市场上,目前我国在用电梯约为150万部,如每部电梯都增添一套监控设备,则在用电梯的改造市场需求超过了90亿元。”在申报给国家科技部的材料中,科力通网络信息科技有限公司作出如上分析。
据了解,我市目前在用电梯1500余部,如一一安装远程无线监控系统,市场规模约1000万元。我国电梯需求量每年以20的速度高速增加,对于“电梯保安”而言,这无疑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市场蛋糕。
电梯专家
可建城市电梯监控中心
“电梯保安”的另一大奇妙之处在于,它可以同时对多达几百部、甚至是几千部电梯进行联网监测。
“如果有足够的数据库作支撑,该系统甚至可以对全国的在用电梯进行实时监控。”詹清镇说。他表示,“电子保安”的出现为城市电梯的质量安全管理部门提供了一种崭新的监管模式——通过“电子保安”,将全市的电梯集中在一个网络平台上进行统一监控。一旦检测出质量问题,立即责令电梯业主方进行整改。而且,维修记录会在电脑中进行自动存储,“业主单位如果打马虎眼,骗不了电脑。”
“要做到常年化,不定期的得到电梯运行真实状况,就必须实现远程实时监控。质监局通过网络平台实时得到的监控结果充分了解全市每一部电梯的运转状况、安全状况、故障发生频率,使一年一次的年检变成时刻都在‘年检’,而且年检的内容和各项指标可以随时在电脑屏幕上查看,避免个别电梯带病强行运行。”詹清镇介绍。
詹清镇说,“电子保安”的出现,最重要的是成功解决了困扰市民已久的“上下之忧”,“这是我二十多年来最大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