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规定:从5月1日起,商品房销售必须明码标价。即所谓的“一房一价”。
这条法令的颁布引发四方关注、众说纷纭,大家都在探测政府抑制房价的决心和力度,也在观察房地产商们是如何“下有对策”。“一房一价”到底在平抑房价上能起多大作用,能否改变屡调屡涨的局面,能否被地方政府真正落实,未来房价是否真能降下来?全国各族人民都投来了齐刷刷的目光。
近年来,房价的居高不下使得政府不得不采取各种措施对之进行屡次调控,但是屡调屡涨的状况似乎在说一个笑话。此次政府实施“一房一价”的政策便旨在表明自己平抑房价的决心,希望通过此次调控一方面遏制仍在上涨的三、四线城市的房价和成交量,弥补限购令遗漏城市的房价调控真空区。另一方面,配合其它调控政策,以求防止开发商坐地涨价,对商品房销售中存在的标价混乱、信息不透明、价格欺诈行为说“不”,要求商家公开商品房的价格、相关收费以及影响商品房价格的其他因素。试图使开发商知难而退,不存妄想;同时能够减少民怨,增强政府公信力。
但有专家称这对开发商利益实际没有太大影响。正所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面对政府此次的调控措施,开发商规避花招多多,有的是开卖毛坯“裸房”以退为进,有的则通过明码高价再调整“折扣”,让新政大打折扣。由于地方政府与开发商千丝万缕的关系,某些地方的政府部门私下通气开发商在申报房价时(国际电梯网)可按5%~10%等不同幅度微涨。这种潜规则如今明着摆了出来。地产界“大炮”任志强称为了应对“一房一价”的规定,房地产开发商会先以高价申报,然后再打折优惠卖房,把价格调节的余地控制在自己手中。这种游戏在任何打折商店早已屡见不鲜。
显然,“一房一价”并非根治高房价的处方。这就好比政府又一次向地产商们发出了黄牌警告,民众们可不要被忽悠得眼花,把它看成红牌了。
黄牌来了,红牌也不知还会有多远,目前也只能想方设法最大限度的提高黄牌的警告作用了,那么要怎样做呢?
有网友认为:要有明码标价,更要有明码处罚。我们从来不缺好的制度设计,缺的是对好的制度设计的执行与落实。重要的,还要有明明白白的处罚措施。这个处罚措施,至少应包含两个意思:首先,发改委要将处罚力度明码标价,而且不能“挠痒痒”;其次,处罚了哪些企业,应该公布于众,能让公众看到受罚企业曝光。
目前确实有多条违规被处的案例。例如,沈阳物价部门6月7日对当地一家拒不执行“一房一标价”楼盘启动处罚程序,将对未销售的商品房每套处以5000元的罚款。
但仅有这些就够了吗?远远不够,无论从监管力度上来说,还是从地方政策的落实上,都距离我们的期望值还很远。
我们不能否认“一房一价”在规范随意哄抬房价、防止房产商坐地起价的市场行为上的积极意义,也不会无视房价透明这一进步,中央政府的决心我们是相信的,但我们更期待中央政府快刀斩乱麻的魄力和勇气,将违规者红牌罚下,不要仅仅挠挠痒,忽悠忽悠民众,缓和一下阶级矛盾,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广大人民群众不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