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聂梅生:调控进入深水 房地产行业需重新定位
作者: 2011-07-02 10:50:48 浏览:72
信息来源:凤凰网房产
[打印]

  2011年7月1-4日,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在海南三亚召开,来自全国地产界、金融界、学术界及传媒机构首脑人物会聚博鳌,共同探讨中国房地产的未来发展和出路,以下是全国工商联房地产商会会长聂梅生的主题演讲。

  各位领导、嘉宾、女士们、先生们大家上午好,很高兴参加一年一度的“博鳌.21世纪房地产论坛”,今天我想也参与谈谈房地产的一些热议话题,因为热议话题很多,我自己既没有这样的能力,也没有时间将它全部都能够研究的很好,只谈谈我最近想的一些话题。

首先,说一下对房地产总体形势的看法。我想可以归纳为四句话,第一是市场呈现纠结;第二,调控进入深水;第三,行业重新定位;第四企业面临调整。

  今年对房地产的调控,比以往尤其是2003年调控的手段进行了升级,主要体现在调控手段从市场型上升到(国际电梯网)行政型,我们看一下限购,首先是对35个热点城市投资投机性购房,二套房和新房进行了限购。第二是限售,高价房控制销售证,在全国各个地方呈现了比较普遍的情况,高价房不发销售证。第三是限价,不仅公布了房价调控目标,一房一价,最近看到一些报道直接限价,这个楼盘不允许高于多少不允许卖,昨天开闭门会,还有不许低于多少的,如果真的是这样的话,对于某个项目不允许高于多少,不允许低于多少,就等于是直接定价。

  对开发贷和个贷逐步价码的限制,因此调控手段的升级,我认为调控是失度的,限购的对象出局,就是投资炒房的出局,使商品房的总体价格既不会大幅度上涨,也不会大幅下降,商品房的价格趋向于稳定和小区间波动。这样住房双轨制就形成了,有人说2011年各个层面希望是中国住房的双轨制真正形成的元年,这是调控的适度,这是大家期望的结果,从政府、企业和老百姓都其他在宏观调控的情况下,出现这样的结局。

  第二,调控过度。我限购的对象和并没有限购的对象,例如改善型住房都出局了,限购的35个城市交易量都下降了,因为是有传染力的,交易量深度的下滑,最后房价大幅度的下挫,保障性住房不能如期完成,因此房地产软着陆,并不是泡沫破裂的着陆。

  第三,调控无效。限购放松,投资投机卷土重来,保障性住房完成不了,房价再次上涨,本轮调控无效,无非是这三种情况。

  当前的市场表现,从资金的控制,整个的货币控制,对资金和开发贷和个贷的控制,还有限购这两条是明显和有效的,体现在交易量下降,房价的下行压力开始出现,就象刚才蒋省长讲的海南的情况,有很多的数据说明下行情况的出现,在全国是不平衡的,对于一系列热点城市是明显的,对于二、三线城市仍然会出现量价上升的情况。

#p##e#

  商业地产、旅游地产等等业态活跃,保障房的作用现在是政府努力的推进,但最后在市场中的反映还需要等待,要到第四季度,这是当前的情况。

  我一直想限购的结果是怎样预期的,我做了非常简单的测算假定,例如某个城市是限购的,普通的商品房占了70%,投资和投机性占了20%,例如二套房等等,保障房不多不少达到了10%,左边是限购前的市场结构,限购以后市场结构发生了变化,也就是说普通商品房70%不变,投资性购房因为限购下降为10%,保障房从10%上升到20%,这是一个比较能够接受的城市的情况,现在就是进行了结构性的变化,只是将限购的10%给了保障房,会发生怎样的情况。

  如果限购前城市的普通商品房的价格是8000元/平方米,投资的二套房的价格是1.2万元/平方米,保障房的价格是4000元/平方米,这是普通的概念,这样投资的数据是1万元/平方米,如果进行了结构调整,各类房价都没有改变,只是结构变化了,就是将限购的10%转化为保障房,结果统计数据从1万元/平方米下降到9000元/平方米,说明房价可以稳定,只要结构调整,整个数据也是稳定的,我们期望的就是这样的,因此结构调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从简化的事例来看,2011年保障性住房要起到担当的作用。
 

注:本站招标、拟在建信息为企业单位免费自行发布,投标前请严格审查,谨慎交易!
声明: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如有侵犯他人声誉、版权或著作权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请来电或来函告之,我们将予以更正。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 上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