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北京地铁4号线扶梯事故虽已过去多日,却仍是媒体报道的焦点。人们一方面惋惜、关心受害者,一方面不断追问事件真相,追问到底谁该为此惨剧负责。昨日北京市质监局表示,事故原因出在电梯固定零件损坏,北京将暂停使用257部奥的斯自动扶梯,并停止采购该品牌,如有必要将启动召回。
从公共设施本身的质量和性能上来找原因,当然是最基本的一步。北京扶梯事故发生后,人们追溯2010年深圳地铁1号线的奥的斯电梯逆行事故,发现原因十分类似;2007年12月,上海轨交四号线奥的斯自动扶梯也突然倒行,造成5人重伤。这几起事故,都发生在同一品牌的电梯名下,都是逆行造成伤人,我们当然有理由怀疑该品牌电梯本身是否存有缺陷,或者由于零部件不合格、保修维护不到位埋下事故隐患。有专家称,市场上70%的电梯故障和问题,由安装不过关引起,安装质量不佳又引起维保问题不断。许多电梯的维护是由资质较低或无资质的“游击队”来完成,加上安全监管松懈,导致大小问题不断。
但是人员伤亡的责任与反思,恐怕并不能完全推到电梯厂家的身上去。该电梯厂家承担的责任,它必须承担、赔偿;只有从更为细致的层面去推敲公共设施设计、采购、建设、保养等每个环节,才能从根本上避免下一次惨剧的发生。据《新京报》的调查,此次出事的地铁出入口规划,就一直备受争议,因为人流量太大。附近又是公交车站,又是动物园,又是小商品市场。同样的问题,北京地铁沿线多数存在,“地铁大楼大部分变成了商品市场,不是在疏散人流,而是在集聚人流,使交通疏散功能难以发挥,规划问题凸显”。以至于一些人认为,事故起因在于人太多,需采取必要的手段限制地铁的人流量。
倘若真的长期限制客流,岂不与公共交通的宗旨相矛盾?实际上,事故暴露了公共交通枢纽设计建设中的短视与考虑不周。除此以外,《参考消息》的一则新闻还透露了更多内幕。该文章引述中国电梯协会副秘书长电梯工程师张乐祥的话说,“为了省钱,中国内地一些公司购买了用于商场的轻载便宜电梯。
#p##e#这种扶梯的价格只有重载扶梯的三分之一……长时间承载大量客流不但会缩短电机和传动系统的寿命,而且会超出安全装置的设计使用极限。”他称,所有发达国家都规定公共交通枢纽必须使用重载电梯,而在内地的公共部门中却没有一个买家。
目前国内许多城市都在大兴土木、整修交通,北京地铁电梯事故应该成为一剂清醒剂。除了全面检修排查电梯外,对于公共设施设计和施工的人性化科学化,对于安全标准的严格要求,都要积极监管落实到位。当公共基础设施的品质保持在较高水准上,个别产品的质量问题自然会更容易得到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