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几乎所有乘客在搭乘电梯时,都不能自觉地站立在电梯右侧。大家都习惯性地和同伴并排站立在手扶梯踏板上。
电梯事故频发折射乘梯安全意识薄弱。媒体调查市民电梯安全知识发现生活中,伴随我们起起落落的电梯,在短短半个月里,发生了多起事故,甚至夺走了生命。
有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正在运行的电梯约163万台,而且每年以2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其中扶梯、客梯增长尤为迅速。
我们在关注电梯制造商生产质量、使用单位维保的同时,是否也该意识到,危险同样来自于我们不经意的搭乘习惯中。
昨日,媒体在佛山街头,随机派发了30份问卷,调查市民对乘梯安全知识的了解程度,而结果显示,市民对电梯的使用规范知道得的确太少。
街头调查:
坐扶梯不抓扶手最普遍
昨日,媒体在佛山街头以问卷和随机采访的形式,调查了30名正在使用和曾经使用过电梯的市民。此次问卷涉及电梯安全、使用情况等有关5类问题。结果显示,许多市民对电梯安全知识的了解非常有限。
当被问及电梯发生故障时首先会怎么做,有16位市民都选择了按动电梯紧急停止按钮,而有10位选择了向工作人员求助。但记者随机问到电梯,尤其是扶梯的紧急停止按钮在哪里时,却有约一半的市民答不上来。
媒体调查中,还涉及市民常出现了使用电梯不当的情况。调查结果显示,有一半的受访市民认为坐电梯时不抓扶手最为普遍,其次有近一半的市民选择“两只脚没踏在同一级上”。
现象调查:
儿童扶梯玩耍无人管
昨日下午,从15时30分开始,短短的3分钟,记者在佛山好又多季华园店一层手扶电梯前看到,有10人在走上手扶梯后,习惯性地前行数米。有4人完全不扶扶手,叉腰站立在电梯中间。另有4人斜靠在扶手上。
更让人担心的是这3分钟内走上手扶梯的4名孩子,他们开心地在手扶梯上跑上跑下,快到终点时,从电梯上一步蹦下。孩子的随行家人竟没有任何提醒。
在广佛地铁祖庙站出站电梯前,一名领着两名儿童的年轻女子引起了记者注意。
#p##e#她弓着腰,双手拉着不满两周岁孩子的手,颤巍巍地走上手扶电梯踏板。同行的另一名十岁左右的男孩则在前边一米开外,双手不扶扶手。
各方看法
市民:
香港人坐电梯自觉靠右站
昨日,许多到过香港的市民表示,他们在香港的公共场所看到,使用手扶式电梯的市民一般会自觉站在电梯右侧,用手扶稳,这样电梯上承载的乘客很少,极少会出现拥挤、踩踏事故发生。但在内地,市民总是一窝蜂地并排站。
而一名曾在英国学习的留学生李小姐介绍,在英国,一般居民的住宅都是老式楼,很少加装电梯,且电梯也以升降式居多。在一些大型商场设有扶梯,但使用的人非常少。
“不像在中国,很多地方如商场装有数个扶梯和升降梯,我认为电梯的使用太广泛了,安全隐患自然越来越多。”
专家:
用通俗语言宣传乘梯知识
而广东省特种设备行业协会秘书长黄昆仑也坦言,现在常规教育如电梯常识教育进校园、进小区,但“宣传效果仍不是很理想”。
深圳市特种设备行业协会会长汪青根分析电梯常识难普及的原因时认为,电梯使用有专门的《安全使用手册》,但内里的语言往往非常专业,难以让普通市民轻松接受。
为了解决这个困境,眼下他正在编纂一本小册子,专门用通俗、生动的语言解释电梯使用常识,如“电梯突然下落应该怎么办”等实用知识。目前这本小册子已完成初稿,有望于近期发到市民手中。
安全乘梯
小贴士
升降式:
1.绝不扒门。从电梯外面扒开梯门,无异于你脚前突然出现一个陷阱;从里面扒开梯门,就有被剪切、挤压、擦挂之险。
#p##e#2.快速出入。当乘梯到达目的层,看准后要一步跨入、跨出。
出现险情时:
1.异常不可怕。一旦遭遇突发事件,在操纵面板上寻找警铃按键(或电话)向外呼救。
2. 如果电梯下坠,紧握电梯内的把手,整个背部跟头部紧贴电梯内墙,呈一条直线。膝盖呈弯曲姿势,减少重击压力。
手扶式:
1. 携带大宗物品一定不要用扶梯,应改乘升降梯。2. 坐电梯时双脚离开梯级边缘,站在梯级踏板黄色安全警示边框内。3. 乘手扶电梯一定要“手扶”。
出现险情时:
1. 如电梯突然停运,乘客应按顺序分头撤离电梯。每台扶梯的上部、下部和中部都各有一个紧停按钮,一旦发生扶梯突然下沉,靠近按钮的乘客可第一时间按下。
2. 乘客如被挤倒,首要保护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