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昨日上午9点,上班高峰。成都锦江区东方广场C座写字楼前,百余名白领在排队等候乘电梯上班。队伍从电梯间一直排到街上,约有50米长。这栋写字楼2000来人共用6部电梯,早中晚高峰期屡次遇到电梯“空中塞车”。每天上班高峰排队,也成为白领们“焦虑”一天的开始。
高层建筑是城市地皮洛阳纸贵下的无奈选择,也是城市实力的象征。高层建筑与白领如影随形版还要升级,电梯作为高层建筑的畅通工程,势必要保证上下班通行。而电梯拥挤似乎成了高层建筑的通病,不少人为挤电梯迟到、晚点而头疼;诸多人也受到单位制度处罚;领导很着急,职工很冤亏;无奈这一窘状还要继续,挤电梯如挤公交将继续“杯具”。
成都锦江区东方广场C座写字楼前排队50米长,此座楼2000来人仅有6部电梯,明显远远不够用;电梯的匮乏与我国写字楼级别电梯的配置存在“冲突”。电梯多少是根据写字楼级别而定,锦江区东方广场C座写字楼与电梯配备已达到甲级标准,符合国家高层写字楼电梯配置级别规范,也就是说图纸设计和施工单位是合法没错的,单位用之拥挤只能怨“人祸”,不让人一头雾水么?
我国写字楼电梯配置国家规范都是参照国际发达国家制定。发达国家拥有高度发达的管理系统,写字楼人口密度相对较低;而我国写字楼多是面对人力密集型低端管理模式;这就使写字楼人口分配密度极高,远远超过设计规范标准;法定规范下的写字楼电梯配备远远满足不了实际使用需要,造成电梯排队也就命中注定。更危险的是,一旦发生火灾、地震等重大险情,如此电梯配置一下就能让紧急疏散瘫痪,后果不堪设想。修改我国写字楼电梯配备国家规范、大幅增加电梯配置数量刻不容缓。
德国写字楼电梯配置采用“孪生电梯”很值得借鉴,即在同一个电梯间内安装两部电梯,各有驱动系统独立运行,等于让写字楼电梯增加一倍;同一个电梯间,客流少时,使用一部电梯;客流多时,使用两部电梯;大大缓解了排队难,成都写字楼不妨一试。此外,人力密集型管理企业选择较低层写字楼办公势在必行;选择高层写字楼办公与公与私都不利。
坐电梯如挤公交问题不小,一是暴露租用者只看“面子光”,没看“很受伤”;二是暴露我国目前电梯配置规范“高端”的“高处不胜寒”,不符合我国国情和单位人力密集型使用,与国际接轨并不是硬道理。只有从法律上修改写字楼电梯配置规范、增大电梯容量,坐电梯如挤公交这幕“悲剧”才会“结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