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电梯隐患破解之道大家说
相关人士及专家就“小马拉大车”、“超期服役”、维保混乱等问题建议政府出台相关标准及法规。
经过连日调查,记者发现兰州市运行电梯存在着维保市场恶性竞争、“小马拉大车”、“超期服役”等问题和隐患。如何去解决和排除这些隐患,相关专家、业内人士和相关部门给出了破解办法。
破解“小马拉大车”之法
“这个问题说白了就是商业利益与公众利益如何平衡的问题,从设计审批角度来看,兰州市所有的电梯都是符合建筑设计规范的也是经过层层审批的,但是开发商为获得最大利益,对设计的要求偏重于商业利益,电梯的配套空间被压缩到低限,便出现了‘大楼小梯’的现象。”一房地产开发商透露说。
“电梯的安装成本每加一层都要加价,而且载重量越大的电梯价格更高且耗电量也更大,维护成本更高。”从事电梯销售、安装、维保服务的刘经理直言不讳。
如何在开发过程中,避免“小马拉大车”的现象发生呢?
“切实可行的解决办法只有通过制定标准和相关法规。”兰州交大王教授这样认为。他告诉记者,“虽然我们有参照的建筑设计规范,但是对于一幢建筑中应该配置多少部电梯,装什么样的电梯,在我国并无标准可依。”
破解维保市场混乱之法
“部分物管公司为争取更多利润,不愿承担正常的维保费用,一些小的维保单位为了生存,也迎合物管公司,拼命压低维保价,很多日常维保也就走过场。”一电梯厂家维保人员这样解释维保市场“价低者得”现象。
“我认为这其中暴露出两个问题,一个是物业公司用于电梯维保的费用不透明;二是维保公司提供的服务也不透明。能否对每月的物业费进行公示,电梯维保账目公开。其次,应对维保的项目和服务进行明码标价。”一业内人士说。
有专家建议,维保市场之所以价格混乱,原因是维保项目没有一个可参照的标准。也因维保人员的水平高低而不同。安全维保也应该设立一个基本的标准,包括哪些项目和收费标准。有了这些标准,执法部门以此标准参考进行执法也就有了依据。
兰州市质监局特监处贺银龙处长表示,“目前兰州市对电梯维保市场还没有一个最低的收费标准,国内只有成都对电梯维保设置了最低的限价,我们也希望兰州市出台相关标准。”
#p##e#值得借鉴的是,2010年,浙江省质监局组织制定《电梯维修保养安全管理规范》地方强制性标准。此标准专门针对部分电梯维保单位采用低价低质等不正当竞争手段,影响和冲击正常电梯维保市场等现象。该规范的出台,使一些不合规范的企业得到整顿,被吊销许可证者被淘汰出局。
破解“超期服役”之法
记者发现,兰州有部分电梯明明已经使用了十几年,浑身是毛病,到了报废更新的时间,但由于种种原因依然在使用。
“在安检过程中我们也遇到这样的电梯,往往是通过各项指标的检查后发现,电梯已达不到安全运行的条件,解决的途径只有两种,一种是更换部分配件继续使用,一种是业主单位出钱更新。因为,国家没有规定电梯报废期限。”一质监局工作人员如是说。
“解决的办法就是由地方政府牵头出台一个科学合理的电梯报废淘汰制度。”省特检中心一工作人员建议说。
就电梯的更新问题,瑞士豪庭物业公司王经理表示,有钱单位可以说换就换,但一些物业小区解决电梯更新的资金很难。新的小区还有“维修基金”可以使用,而许多十几年前的住宅小区就没有这项费用,需要通过组建“业主委员会”筹集,筹集起来意见很难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