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以银行信贷、行政许可为手段惩罚失信单位
合肥市民的生活、工作几乎离不开电梯,然而,电梯故障乃至安全事故的经常发生也给电梯安全敲响了警钟。记者昨日跟随在肥省人大代表,对合肥市电梯安全状况进行专题调研。调研发现,合肥市电梯安全情况基本较好,但也存在制造、维修、使用等方面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合肥市将探索建立诚信的“黑名单制”,以银行信贷、行政许可的手段对诚信或失信的相关单位进行奖惩。
截至今年6月底,合肥市办理使用登记的电梯数量为20658台,其中乘客电梯17550台,载货电梯1139台,自动扶梯1333台,自动人行道182台,其他电梯454台。为保障合肥市电梯安全,合肥市建立了52人的电梯安全监察队伍,绝大多数都在一线从事电梯安全监察工作。同时,建立了电梯应急救援体系,以110指挥控制中心为接处警中心,以公安消防为主力,以专业维护保养队伍为基础,以政府应急办和质监部门为统筹的电梯应急救援机制。
然而,许多不利因素却对合肥市电梯安全构成威胁,包括了管理者和使用者。据市质监局一位负责人介绍,合肥市一些物业管理公司未对电梯安全尽到主体责任,他们为降低成本往往只确定一名电工负责人管理电梯,也未能认真履行对电梯安全监察和日常巡视等管理职责。甚至还有些物业公司没有与专业维护保养单位签订合同,为省钱找一些私人维修,造成了安全隐患。此外,使用者的不文明行为也造成一定危险。如用力拍打电梯按钮或上下按钮同时按;还有的居民楼因为装潢而使用客运电梯运送沙石和垃圾,沙石、水泥散落到电梯门滑道中,致使电梯门损坏影响了运行安全。
据了解,为了给那些失信电梯生产企业、物业公司严厉处罚,合肥市还有望探索电梯制造、安装、维修、改造、使用单位的“黑名单制度”,以银行信贷、税收优惠、行政许可作为奖惩手段,与相关单位的履职和诚信程度挂钩,以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处力度。
不少省人大代表还建议,要严格电梯招投标制度,提高“门槛”,杜绝无生产资质的企业生产电梯;解决“有维修电话,无政府投诉电话”的消费者“投诉无门”问题,在电梯内设置相应质监投诉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