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全国政协委员米烈汉委托本报转交4条建议
本报连续报道的“袖珍电梯”成为高层急救拦路虎一事,引发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陕西省委副主委米烈汉关注,他对目前西安 (论坛)高层住宅电梯配置情况提出4条建议,并通过本报转交相关部门,希望能引起重视。连续两天来,本报也接到广大读者100多条热线反馈,呼吁西安有关部门尽快出台电梯配置“硬性”标准。
报道引发全国政协委员关注
连日来,本报记者对西安市高层住宅小区电梯现状进行调查,对高层电梯“肚量小”影响医护人员急救进行报道引起了广泛的关注。8月16日上午,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陕西省委副主委米烈汉致电本报新闻热线,对本报报道予以称赞。
昨日15时许,记者来到米烈汉所在的陕西中医医院的办公室。米烈汉告诉记者,他看到本报的报道之后颇有感触,让他想到了他在2009年全国两会提出有关西安市高层住宅电梯配置的问题,当时的提议还得到了国家建设部的重视。米烈汉说:“根据西安高层住宅目前的情况,我通过一些现象和实践调查,发现在大多数住宅小区,电梯根本无法放入一个担架,很有可能因为时间的耽误而致病人死亡。”随后,米烈汉给记者拿出了一份《解决“电梯短、担架长”消除高层住宅居民医疗急救隐患的几点建议》。
委托本报转交4条建议
对于如何解决“袖珍电梯”成为高层急救拦路虎的问题,米烈汉专门写了4条建议,并想通过本报转交给西安市政府有关部门。
米烈汉告诉记者,电梯配置问题,首先国家相关部门应修改有关规定并加大审批力度,强制规定高层楼盘应配置可容纳担架的电梯;其次,对于原有的关于宜配置可容纳担架的电梯的规定,改为强制规定;第三,对于新开发楼盘的审批,加大对于电梯尺寸的审批力度。根据住宅设计规范,其中未配置一台可容纳担架的电梯者,不予审批通过。同时,通过媒介对广大购房者宣传住房安全知识,从而使购房者选择及购买新房时,能够意识到电梯过小存在的安全隐患。最后,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材料科学和电子技术也有飞跃性的发展,应利用先进技术,创新开发新型急救担架。读者建议出台“硬性”标准
截至昨日记者发稿前,本报共接到100多条读者建议,住在高层住宅的市民对于电梯的大小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们多数表示,电梯的大小应容纳一副担架。
市民刘先生说,“如今城市里高层住宅越来越多也越来越高,电梯在居民生活中的重要性随之增加,同时对电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电梯本来是给大家提供方便的,因为狭小容不下救护担架,而在关键的时候反而成为大家的烦恼。”他认为目前国内的住宅设计规范中没有对电梯厢面积的硬性要求,“可以说是个漏洞,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由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最好能出台‘硬性’标准。”
随着高层建筑的增加,因电梯窄小造成的抢救困难并不少见,电梯间狭小和担架救护的矛盾十分突出。本报邀您说说有关电梯肚量小的那些事,市民可拨打029-82243110或登录微博参与话题“袖珍电梯”讨论,谈谈您的看法与建议。
资料链接
根据资料显示,发现在欧美发达国家,高层电梯都统一设计成长方形,长宽尺寸完全符合急救医用担架放置的要求,既可以运送家具货物,也可以用于急救,比较人性化。从造价上来考虑,安装一部长方形的电梯并不会增加过多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