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1 “5.12汶川地震”简况
2008年5月12日14:28,中国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中位于四川省阿坝州汶川县,全国大部分地区有明显震感。
地震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截止到7月16日12:00,已确认69 197人遇难,374 176人受伤,18 238人失踪。重灾区的大部分砖石建筑及木屋连地基摧毁,桥梁毁坏,地下管道失去作用,铁路轨道明显弯曲,河流形成了多处堰塞湖。
震后,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急赴灾区指导救灾工作。随即,政府、军队、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全力投入到抗震救灾工作中。中国也获得了大量的国际社会的援助。
目前,随着灾区人员救援工作的结束,重建工作已经启动,政府计划用3年时间完成灾区城镇住房的恢复与重建。
2 中国电梯行业迅速开展灾区受损电梯的排查和修复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作为中国电梯行业的政府管理部门,震后迅速召集了特种设备(含电梯)骨干生产企业的2 000多人,组成了100多个工程队,前赴灾区投入抢修作业;组织成立了特种设备专家组,并从1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特种设备监察和检验部门抽调了251人奔赴重灾区,对当地的特种设备受损情况全面排查。
很多电梯企业迅速成立了“抗震救灾应急工作小组”,指导灾区的分公司迅速联络电梯用户,对受困乘客现场营救;搜集灾区在用和正在安装的电梯台数、安装地点、电梯损坏的形式等信息;研究分析电梯受损原因及修复对策;及时组织电梯抢修,排除隐患,对受损严重且无修复价值的电梯关停使用;及时调拨库存的维修用备品配件,组织备品配件的紧急生产。
特种设备检验部门及时对灾区电梯是否能正常运行予以确认;组织受损电梯修复后的检验,尽早恢复电梯运行;对电梯受损信息统计、分析,积累电梯抗震技术研究资料。
在四川省的6个重灾区(成都、德阳、绵阳、广元、雅安、阿坝)的49 000多台特种设备中,受损数量高达20 918台,占总数的42.7%。其中,电梯20 041部,起重机械629台,锅炉102台,医用氧舱101台……
3 地震灾区电梯的受损情况及引发的行业思考
受损电梯一般都在地震时处于运行状态;建筑物的楼层越高,电梯的轿厢和对重在地震时所处的位置越高,轿厢运行速度越快,电梯的受损的程度就越严重。主要受损形式如下。
(1)对重架脱离对重轨道,这是损坏率最高的形式,占受损电梯的70%。这可能导致对重架与轿厢运行碰撞,或与井道内其他设备相撞,致使对重导轨支架、隔磁板、对重防护栏、轿顶防护栏、随行电缆、补偿链(绳)等损坏。重要的是,对重块从对重架上脱离、坠落,可能造成人员伤亡。
(2)对重导靴、对重导轨、对重支架损坏。这也是损坏率比较高的形式。这些电梯在对重导轨的强度和刚度、对重导轨支架设计(比如是否设置了支架拉杆,材料的厚度等)、对重导靴结构(比如导靴的啮合深度)、对重块压紧等方面往往存在缺陷。
(3)对重块松动或脱落。
(4)轿厢导靴脱轨,导轨压板松脱、移位。
(5)补偿链勾挂、缠绕,导致破损、断裂。
(6)井道内平层感应器、遮磁板和门锁装置变形、损坏。
(7)曳引钢丝绳脱槽、跳槽,绳轮磨损。
(8)限速器钢丝绳缠结、损坏;安全钳动作造成钳块移位、损坏,导轨变形。
(9)随行电缆缠结、断裂。
(10)此外还有:层门变形;轿厢中的玻璃、玻璃井道壁碎裂;排水管道破裂,底坑积水;曳引机、控制柜移位或倾斜等。
前赴灾区现场的专家针对上述受损情况建议,受损电梯的修复与重灾区在用电梯的整改可以增加以下要求。
(1)对于导靴与导轨的啮合深度小于30mm或采用滚轮导靴的,增设防止对重脱轨装置。
(2)采用贯通连接杆或者其他等效方式将对重块可靠固定,以防止对重块脱出。
(3)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对重导轨有足够的抗变形能力(例如在对重导轨支架上装设连接杆等),在中等地震时不会因对重导轨的严重变形而导致对重装置脱轨。
(4)对于医院等重要场所使用的电梯,建议采取下列措施:
① 将空心对重导轨更换为实心导轨。
② 在导向轮、复绕轮、曳引轮、限速器轮、限速器张紧轮、轿厢和对重悬挂滑轮上,设置能够防止钢丝绳脱出和移位的钢丝绳护罩,钢丝绳护罩的连续面应不小于绳与滑轮包角的2/3,且在护罩的尾端只有不超过包角的1/6露出。或者按照下述要求设置挡绳装置:a)包角不超过30o,在包角的中点处设置一个挡绳装置;b)包角超过30o,沿着包角以不超过30o的间隔设置挡绳装置,在包角的两端也设置挡绳装置。
③ 未装设补偿链导向轮的,加装导向轮。
④ 驱动主机应采用螺栓连接等方式与其支撑可靠固定;控制柜应与基础可靠固定。
此外,还建议电梯用户增设电梯地震管制运行系统,以便在地震发生时及时疏散乘客。
这次地震使人们不得不静下心来再次研究电梯设备的安全性。电梯是高层建筑的附属交通设备,电梯的抗震能力应该与建筑物相当。这次地震的统计结果却不是这样,震后有些建筑物基本完好,但里面的电梯却受到严重破坏。从统计中发现,有些品牌和型号的电梯在结构或安装上考虑到了抗地震的因素,因而它们在地震中的损坏程度相当低。
地震后,中国的电梯用户对电梯抗震需求的呼声迭起:(1) 提高电梯抗震安全性能;(2)出台电梯的抗震法规、标准;(3)改进地震中暴露的电梯缺陷。
中国的电梯标准等效采用欧洲电梯标准EN81-1,没有对电梯抗震提出要求。然而,中国是一个地震多发的国家,电梯的制造和安装需要考虑地震的因素。中国需要借鉴美国标准ASME 中A17.1-2004《电梯和自动扶梯安全规范》第8.4、8.5条有关地震危险区域的电梯安全要求,以及日本的《电梯抗震设计及施工指南》。
4 中国电梯行业热情参与灾区的救助
中国电梯行业除了积极做好灾区电梯的排查和修复外,很多公司、很多人都向灾区捐款、捐物,义务献血。2008年5月19~21日为全国哀悼日,很多企业都在自己的厂区举行了集体默哀仪式,以深深表达对遇难者的哀悼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