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住高层,我最揪心的是公寓电梯出问题。”
“我就有过两次被困的经历,当时身边还有年迈的母亲和3岁的孩子,想起来还后怕,母亲到现在还总感觉心里憋闷。”采访中,河东区六纬路明波公寓业主梁女士介绍,该小区的高层电梯运行情况一直不稳定,入住近10年来,电梯门开启不畅、蹾梯、困人情况已发生多次,也定期进行了保养,但效果难让人满意。”
“我们小区的电梯运行情况不稳定,不久前的一次被困经历给我留下了心理阴影,总感觉提心吊胆。”“我们楼的电梯长期缺乏维护保养,电线外漏,一直带病运行。”“电梯停摆好几个月了,说是没钱修,每天上下楼都要走楼梯,这日子什么时候是个头啊?”近日,继北京地铁扶梯事故发生一个多月后,人们关注的焦点也逐渐由公共电梯转移至民用住宅高层电梯的安全。本市住宅电梯的整体运行、维保情况怎样?造成故障频发的根源何在?如何才能进入良性发展轨道?连日来,针对读者反映,记者实地观察并就上述问题分别采访了电梯厂家、维保单位及行业监管部门。
住宅电梯故障频发
“我就有过两次被困的经历,当时身边还有年迈的母亲和3岁的孩子,到现在想起来还后怕。”采访中,河东区六纬路明波公寓业主梁女士介绍,该小区的高层电梯运行情况一直不稳定,入住近10年来,电梯门开启不畅、蹾梯、困人情况已发生多次,也定期进行了保养,但效果总难让人满意。“最近一段时间好些了,但那四周一片漆黑、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感觉让人一辈子忘不了,尤其是老人和年幼的孩子,很长时间都没有摆脱恐惧感,母亲到现在还总感觉心里憋闷。”
日前,东丽区秋丽家园小区,尚未交付使用的高层电梯突发故障,将11名前来看房的市民困在其中15分钟。事后,其中3人有不适症状发生,有的犯了心脏病,有的感觉颈椎不舒服。接受采访时,业主高先生表示,新房还没入住,电梯就出了事故,他很没有安全感。
在北辰区瑞益园经济适用房小区,业主卢先生站在电梯前,指着操作面板下裸露的电线说:“这部电梯因为总出事,已经停运好长时间了,也没见有人来检修。我们楼的住户和来访亲友只能先乘坐旁边相通楼栋的电梯上楼,然后绕一圈再进入我们所在的楼层,很不方便。”
坐落于南开二马路的伊顿玫瑰公寓,去年4月份入住之初因为居民集中装修,电梯频繁发生故障,一度引起居民不满。近日,业主林先生接受采访时表示:“总的来说还不错,最近一段时间没出什么事,不过半个月前发生了一次故障,听说还困了人,不过时间不长。”
此外,记者采访中得知,运行不稳、异响、门开关不畅、蹾梯等现象,在本市各区县的高层住宅小区均有不同程度发生。
#p##e#恶性竞争埋下隐患
住宅电梯为何会事故频发?据了解,住宅电梯的使用都要经过购置、安装和维保运行三个环节。调查中记者得知,在电梯购置这一环节,个别开发商恶意打压价格导致电梯配置不过关是致使运行过程中隐患重重的重要原因。采访中,某品牌电梯经销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这个行业竞争很激烈,所有生产厂家都想更多地占有市场份额。与此同时,有的开发商为了降低建设成本,在购置电梯价格上拼命打压。在此情况下,电梯厂家为了确保有钱可赚,只能选择降低配置等方式应对。这样一来,无形中就降低了电梯应有的安全性能和耐久性能。举个简单的例子,由于载重量的要求,一般来讲客梯的价格要比货梯便宜,但遭遇开发商压价后,只能降低核载重量。拿客梯频繁运货,不出事才怪!而降低配置的电梯,往往都能通过工程验收。另外,根据有关规定,电梯的质保期为一年,过后维修、换件都要收取费用,而且有了其他维保单位后,厂家可以撒手不管。”该负责人表示,正是因为如此,才会出现部分在用电梯与售房时承诺电梯品牌不一致及电梯的选型、配置不同的结果,而这种结果直接给后期使用遗留隐患。
另外,近年来电梯维保行业的恶性竞争也在同样影响着住宅电梯的正常运行。一家不愿透露姓名的维保单位工程师翟先生接受采访时直言不讳地说:“谁都想少花钱多办事,可也应该有个起码的底线。可如今为了揽到生意,维保单位都拼命互相砸价,最终的结果,虽然生意到手了,可维保工作只能应付了事。对住宅电梯来讲,如此恶性循环,必然会影响住户的正常生活。”
安全责任主体难落实
如果说,房地产企业降低成本、维保行业恶性竞争是影响住宅电梯正常运行的外在因素,那么,由安全责任主体难以落实导致的电梯超期使用、长期“带病运行”和维保制度难以落实及物业费欠收困扰物业公司就成了故障频发的内在原因。记者从市质监局了解到,截至今年6月底,本市登记在册的电梯总数为35015台,其中在用住宅电梯17649台,分布于本市1017个居民小区。
市质监局特监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处)负责人介绍,依据有关规定,住宅电梯每年都必须进行一次年检。另外,除了随时处置突发状况外,电梯使用单位还要和维保单位依据相关规定订立维保协议,然后根据保养项目的不同,进行半个月、一季度、半年和一年等不同时段的日常定项保养。每次维保工作,都要有相应的维保记录,维保记录上应该有住宅电梯所在物业人员的签字认可。自检合格后,使用单位须按上一年检验合格证签发日期到期日前一个月,到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报验,确定具体检验日期。
据介绍,质监部门为加强对维保单位的监督力度,还要组织对维保单位进行年度考核。对于不能通过年度考核的维保单位,下发《安全监察指令书》督促限期整改,情节严重的,降低或取消其维保资质。
“可是,工作中我们发现,作为电梯使用人,有的物业公司对此并不重视,有的连现场都不去就轻易地在维保记录上签了字,而电梯的真实情况很难掌握,因此留下隐患。”市质监局特监处负责人介绍,相对部分电梯使用人漠视维保相比,一些没有物业公司管理的住宅小区,因为安全责任主体难以落实,电梯运行隐患更为严重。依据相关法律规定,当住宅电梯产权共有人(居民)未委托物业管理单位对电梯进行统一管理时,共有人应当履行相关法定安全管理义务并承担法律责任。鉴于住宅电梯是以家庭为生活单元的多户居民的共有财产的特殊性,其安全主体责任往往难以落实,所以导致电梯超期使用的情况较为普遍,安全隐患突出。“相关统计数字显示,去年本市电梯年检率为90%,没有物业管理的居民小区逾期不检的情况较为普遍,有的漏检时间长达三四年。”
另外,记者调查发现,即便是有物业管理的小区,物业部门也有抱怨。采访中,多个居民小区物业人员表示:电梯的维保运行需要大量的资金维持,可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物业费的长期欠收和个别老旧电梯没有大修基金,会使此项工作进入恶性循环。
管理已实现日常化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针对部分居民区电梯“有人坐、无人管”的状况,去年11月份,在市政府的统一协调下,本市安监、质监、房管、街道办事处等各相关职能部门在全市范围内进行了联合检查,经逐一梳理,共发现51个居民小区的407部电梯存在上述问题。对此,各相关部门依据职能各尽所能,在当地群众中广泛宣传,多方筹措资金,同时加强隐患电梯的整改、维保工作。截至目前,在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已有近300部电梯恢复了正常运行并落实了相关安全责任制度。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我们实现了通过特种设备安全监察网对在用注册电梯实行动态监察,对逾期未检验的电梯以下达《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的形式进行督促整改,对居民住宅电梯通过张贴《通告》的方式通告居民和向当地政府部门通报的方式加强对相关单位的监督。”特监处负责人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