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雷钟哲:谁能给电梯戴上安全的“笼头”?
作者: 2011-09-09 08:12:10 浏览:91
信息来源:荆楚网
[打印]

  9月4日凌晨,刚下夜班回家的吴女士上电梯时,突然被电梯夹住,并随之缓缓上升,最后卡在两层楼房中间。随后,消防队员、120急救中心及电梯维修工,经过近两个小时的紧急救援,终于将她从电梯夹缝中救出,但吴女士已经不幸死亡。

  这件令人遗憾的事情,尽管发生在大连市沙河口区的一幢居民楼内,距笔者所在地千里之遥,却好比一股寒风,让人簌簌发抖。很难想象,因避让出电梯的人而被电梯夹住的吴女士,在生命的最后几个小时里,会经历几多痛苦,会生出几多愤懑。如果让她再在走楼梯或乘电梯中作出选择,她一定视电梯犹如怪兽,躲之唯恐不及。

  可是,这只是近期电梯安全事故中的一起。此前的7月10日,深圳地铁4号线清湖站的上行扶梯突发意外,造成多名乘客受伤;7月7日,上海一部载有十多名乘客的电梯,从4楼如自由落体般“直坠”底楼;7月5日,北京地铁4号线动物园站发生电梯事故,致1死30余伤……当这些电梯事故频频发生,而一部部电梯又投入使用时,人们难免疑虑——我们的电梯安全吗?我会不会成为下一个电梯事故的受害者?

  然而目前的现实,还不能给这一疑问一个满意的回答,也就是说,电梯的安全运行,现在还没法让人放下心来。近年来,全国平均每年发生电梯事故40余起,伤亡 40多人(国家质检总局统计数据);特别是今年以来,电梯事故还趋上升。当然,这与我们现在蓬蓬勃勃的公共设施和房地产建设事业,也有关系。因为一栋栋拔地而起的摩天大楼,都需要电梯的配套,这就使电梯的数量急剧增加。据报道,目前我国正在运行的电梯台数,大约有163万,且每年又以20%左右的速度增加;其中扶梯、客梯增长尤为迅速。基数大了,发生事故的几率,一般也就会水涨船高。

  但是切记,“一般”不是“绝对”,在基数和事故之间,未必非有一个正变的关系。不发生任何电梯事故,也完全可以成为现实的目标。首先,电梯技术不是飞船升天,没有那么高的技术难度,电梯的安全技术问题,现在完全可以解决;其次,电梯属于特种设备,在生产、检验、维护、监控的各个环节,国家都有严格规定,只要照着去做,就会万无一失。可奇就奇在,我们每年还在发生电梯事故,让电梯这个文明时代的产物,也成了夺人性命的杀手。究其原因,责任意识淡漠,恐怕是技术之外的最大凶手。比如疏于管理,让“经济型”——也就是安全性能差得电梯混入市场,或者不按规程进行维护,不按要求进行年检,乃至安全标准不合国情(人流大、使用频)……这其中,都晃动着责任心的影子。只有把这个魔障彻底掐死,电梯,才会有上上下下的安全,也才会有“上上下下的享受”。

注:本站招标、拟在建信息为企业单位免费自行发布,投标前请严格审查,谨慎交易!
声明: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如有侵犯他人声誉、版权或著作权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请来电或来函告之,我们将予以更正。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 上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