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编者按:随着我市高层住宅楼的不断增多,有关电梯的日常管理、维护和检验等问题,已越来越受到小区业主的关注。电梯运行不正常、日常管理维护不到位、紧急按铃装置形同虚设等一系列问题,使得业主苦不堪言,怨声载道,常以拒缴物业费来表达诉求。那么,现有的高层住宅电梯到底存在哪些问题?日常监管的困境又在哪里呢?本报记者实地调查,以期盼市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能在现有法律法规的基础上,出台切实可行的住宅电梯安全监督管理办法,防止和减少各类电梯安全事故,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频繁故障,凸现管理缺位
案例一:今年7月,常州质监局接到某小区业主投诉,说是小区电梯不能安全使用,要求质监部门到现场进行检查,并帮助居民尽快解决难题。经检测发现,该小区12幢甲单元的两台电梯内均未张贴安全检验合格标志、乘梯注意事项和警示标志,其中一台电梯轿厢内的楼层显示器不灵。针对上述情况,质监部门当即对该小区物业公司开具了《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指令书》,责令其立即对小区电梯存在的隐患问题进行整改。当天中午,物业公司要求电梯维保单位把电梯楼层显示面板进行了更换。
剖析:小区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存在矛盾,因有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而迁怒于电梯等公共设施上,业主随意损坏电梯按钮,或拔掉应急报警电话等时有发生,也有部分小区清洁工常把电梯安全注意事项当成“牛皮癣”一并清掉。
案例二:市中心某小区刚交付不久,其中一住宅电梯已多次出现“关人”事件。还有一次,电梯竟直接下坠了3层,吓得业主每次乘电梯都心惊胆战的。业主卞女士说:“我们都是按时缴纳物业费和电梯费的,物业公司理应做好电梯的日常维护,要求电梯检测单位按时进行检测、保养,保证电梯正常运行。现在,电梯出现‘关人’、坠落事件,这个责任由谁来承担?”
剖析:经省特检院常州分院的专业人员现场检查,发现该电梯的导靴等运行部件磨损严重,主要原因是业主在住宅装修过程中,野蛮使用电梯,或超负荷运载装修材料等所致。
案例三:城北某新建小区,今年6月才交付使用,业主朱女士在装修房子时,被关在电梯里长达10个小时。据朱女士说,当时,根据电梯里的注意事项提示,她按了电梯呼救铃,值班人员也回应她的。可等来等去也不见有人救援……
剖析:经质监部门调查得知,接到呼救后,物业人员确实到达过现场,但看到门楼电梯的显示板有信号时,误认为电梯已正常运行了,也就没有打开电梯再查看一下,便返回到了值班室。发生这种情况,主要是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电梯管理知识,工作不到位所致。
案例四:钟楼区某安置小区的李先生来电反映,自2006年入住该小区,他所居住的那幢楼里的电梯经常发生故障,维护保养期到了还不检验,住户多次向小区物业公司反映,问题依旧。为此,居民意见很大。李先生说,物业常推“业主不肯缴物业费”,可是,物业服务不到位,业主怎么可能自愿缴费呢?只有物业服务好了,业主才会主动缴费,这是双向的。
剖析:经调查,这类问题主要是物管费不能及时到位,影响小区电梯不能正常检验、维保和使用。按照相关管理规定,未经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电梯不得使用。可在实际生活中,为了满足高层住户的正常出行,不到万不得已,质监部门是不可能采取停用电梯之策的,这也是主管部门面临的监管之难。
共性问题,造成管理困惑
随着我市城市的发展,一幢幢高楼大厦拔地而起,电梯作为高层住宅快速、便捷的垂直交通工具,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特种设备之一。但随之而来的电梯运行故障、“关人”事件也时有发生。据统计,目前我市拥有住宅电梯9350台,占电梯总数的55.88%。而常州地区取得电梯维护保养资质的单位有近70家,外地来常设点的维保单位有30多家。近年来,在住宅电梯运行过程中,虽未发生因电梯故障而致人死亡事件,但电梯故障、安全隐患却频频发生,电梯的故障率和投诉在各类特种设备投诉中位居首位。透过这类事件,不难看出有四大共性问题,困扰着高层住宅电梯的日常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