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评论:电梯故障频发,还是要在监管上追根溯源
作者: 2011-10-26 09:21:17 浏览:79
信息来源:新快报
[打印]

  舆论监督如火如荼,广东的官媒互动呈现出良性循环的态势。在记者连日探问电梯事故频发原因后,10月24日,广州市质监局专门就电梯安全监管等问题召开媒体说明会,正面回应了记者的电梯安全四问。这样的回应无疑是必要的:质监局是电梯安全监管的职能部门,掌握的信息无疑更加全面,对电梯的问题研究也更为深入。四问提出来了,问题也得到了回应,但对电梯安全的拷问,却不能就此停止。

  “上上下下的享受”——这是经典的电梯广告词。然而,从7月6日到10月18日,短短百余天,广州市发生了13起电梯事故。而相关数据显示,广州110平均每月接到电梯受困求助50宗。新快报记者走访发现,受访八成市民表示坐电梯有心理阴影,患上“电梯综合征”。可以看出,在科技不断进步的今天,乘坐电梯不仅很难称为“享受”,称作“提心吊胆”或许更为恰当。“上上下下”何时成为真正的享受呢?民众加强安全意识当然是必要的,但乘坐电梯全靠“自我保护”,恐怕远远不够。

  但凡有电梯事故发生,人们总会关注电梯的质量。我们看到:这两年,全国各地电梯事故频发,我们常会看到奥的斯等名牌电梯的身影。奥的斯不仅在中国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也是全球第一的电梯巨头,是什么原因让它也陷入危机呢?中国电梯行业协会曾指出,近几年,中国电梯行业没有能够摆脱价格竞争的怪圈,电梯行业已经进入薄利、微利时代,价格战导致了质量隐患。实际上,早在2008年便有机构对“电梯质量有所下降”提出过批评,倘若电梯巨头只顾市场份额而忽视电梯安全,不仅是不负责任,恐怕也会有损品牌形象。

  电梯行业是严重依赖维护保障的行业。正因如此,在定期年检之外,确实“更多地需要日常的维护和保养”。市质监局回应称,就实际情况而言,安装和维保单位的人员流失较严重;这完全达不到维保单位相应的业务需求。这样的回应无疑太过草率。要知道,在2009年新快报记者在采访电梯质量问题时,市质监局就曾给出过“对非持证人难以确认”的回应,省人大代表朱列玉也曾有过“收费如此高还走马观花”的批评。时隔两年之后,“维保人员达不到要求”的现象仍然存在,监管部门恐怕是有责任的。

  2011年以来,电梯故障似乎呈现出上升的趋势。这其中固然有偶然原因,但在绝大多数事故背后,都有着“人祸”的影子:监管者、生产者、维修者和使用者,每一方面都存在着问题和隐患。基于此,要保障电梯安全,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使用者的安全意识,都缺一不可。

  电梯行业有竞争压力有盈利冲动,使用者安全意识参差不齐,因此政府监管恐怕是关键要素。与食品安全一样,电梯的安全也事关百姓直接利益,会直接影响百姓对政府的观感。要塑造服务型政府形象,监管部门恐怕得在电梯上多下些工夫。

注:本站招标、拟在建信息为企业单位免费自行发布,投标前请严格审查,谨慎交易!
声明:本网站所登载之内容,如有侵犯他人声誉、版权或著作权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请来电或来函告之,我们将予以更正。
相关资讯
暂无相关资讯
  • 上周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