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如今的住宅楼越建越高,然而住宅区多数电梯空间狭小,不少电梯无法容纳医用担架的进入,成为困扰急救人员和病患的一大难题。很多时候,医生都得徒步爬上高层,再将病患抬下,错过救治的最佳时间。

电梯里容不下一副担架。
急救担架进不了电梯高层住宅急救是个问题
近日,120急救中心接到求助电话,我区某小区20层住宅楼内,一市民在擦拭玻璃窗时突然心口痛,倒在地上不能起身,疑似心脏病突发。
120急救人员赶到现场,急匆匆地来到电梯口,却发现一件“尴尬事”:本可快速到达现场的电梯容不下医用担架:担架的前端进去了,后端卡在了电梯轿厢的门外。随后,急救医护人员将担架呈30°横“塞”进电梯,又发现在窄小的空间里,担架根本没法“转身”,甚至不能留给医护人员站立的空间。无奈之下,急救人员放弃了电梯,抬着担架爬上20层高楼,然后再小心翼翼地将病患抬下。区中医院急救医师施医生告诉记者,类似这样的情况已发生多次,本该是抢救生命快速通道的高层住宅楼的电梯反而成了拖累。
记者来到区中医院做了个试验。经过测量,医院统一使用的伸缩担架在收缩时长达1.65米,宽0.5米。在抬病人时长度可伸展到1.85米长。在区中医院的病房大楼内,有两种规格的电梯,一种为医用电梯,载重1600千克,经测量电梯轿厢长2.6米,宽1.45米,可轻松容纳一副平放的担架。另一种为普通客用电梯,载重1000千克,长1.6米,宽1.5米。担架在进入该电梯时就显得“捉襟见肘”,收缩时,如果要保持担架平放,需在电梯内斜对角安置,担架两头已再无其它空间留给抬扶人员站立。在担架正常使用时,按伸缩的平均长度1.75米计算,要想将担架“塞”入电梯,担架已和电梯地面呈30°竖立。
施医生告诉记者,在很多急救情况下,例如中风、心脏病突发、脊柱损伤等,病人须保持平躺姿势,如果呈现一个角度,很容易造成脑供血不足、骨折错位等二次伤害。“高层住宅电梯容纳不了担架,这真让我们尴尬。”
医疗电梯贵3成开发商大多不选用
高层小区电梯缘何容不下一付担架?西子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主要是建造成本所致。该负责人说:“现在高层住宅小区的电梯多为载重800千克,属小型电梯。而建造小型电梯所需要的井道为1.9米×2米,标准稍高一点的电梯载重为1000千克,井道为2.15米×2.2米,而如果要安装医用电梯,建筑井道标准在2.4米×2.96米,每层就能相差3平方米左右,对建筑商来讲,20层的楼房就有60平方米建筑面积的损失。同时,就电梯本身来讲,不同标准的电梯价格不同,电梯越大,所需要的配套承重设施要求越高,价格也越贵。一般来讲,安装一部医用电梯要比一部普通客运电梯贵上百分之三十以上。
保障“生命通道”顺畅酒店自备“软骨轮椅”
“生命通道”容不下一副担架,这种情况越来越为市民所担忧。家住家景园的许女士说,自己曾看到邻居突然心脏病发,而小区的电梯容不下一副担架,急救时只得几个人用手抬他走消防通道。她看后很担心,自己也有高血压,遇到这类情况可怎么办?
施医生同样表示了担忧,现代社会,心血管等突发类疾病增多,加上越来越多的空巢老人出现,今后的此类急救案例势必会呈增长趋势。而楼房越造越高,电梯却没有变宽,给今后的急救工作带来了更多的隐患。
对此,金马饭店已自备折叠轮椅应对这一情况。遇到急救情况,轮椅上方靠背部分可向后翻转平放,保证患者身体保持在平躺状态。而轮椅长度远远小于担架长度,普通电梯就可容纳。
除此之外,记者了解到,目前在建的梅花楼社区城中村改造项目已考虑到了普通电梯在急救中的隐患。
项目负责人陆书记说,作为一项为民办实事的改造工程,考虑到改造后的住宅小区有28层,项目组对电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电梯招标时要求电梯建成后,必须可容纳医院手推平车自由出入电梯以保障居民的医疗安全。最终,项目组采纳了天津奥的斯电梯有限公司的方案,对客运电梯进行相关技术改造,保障通道顺畅,改造后的电梯既符合国家电梯安全标准,又保障了电梯空间的宽敞,最重要的是,成本与普通客运电梯相比并无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