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印] |
没有一成不变的市场。
2011年,不少原本“理所当然”的楼市规律被打破:部分区域新房价格明显低于同区域内的二手房;原本主打二手房经纪业务的中介公司却把主要人力、精力放到了一手房市场;“金九银十”非但风光不在,成交量还沦落至年度较低水平;而学区房、小户型等以往一房难求的紧俏房源也变得不那么热门……
归根到底,这一系列“反常”现象的出现,缘于楼市宏观调控的影响。回首2011年,这些非常事变得耐人寻味。
非常事之一:
新房比二手房便宜
东西用过了就会折旧,价值也就打了折扣,因此在同类、同质的商品市场,新商品比旧商品贵,这似乎是再正常不过的道理。但在2011年的房地产市场,这个常理在一定程度上遭到了现实的反驳:在不少区域内,一手房价格却低于同区域内的二手房。
从沪上几家著名中介机构的统计资料来看,去年下半年开始,楼市一、二手房价格“倒挂”现象逐渐明显。该年9月份,该现象已经蔓延到了宝山、闵行、松江等多个区域及板块。当时,位于松江新城的二手房挂牌价约为1.7万元/平方米,而周边一手房“绿地蔷薇九里[最新消息 价格 户型 点评]”均价却仅为1.5万元/平方米左右。同样,位于宝山共富板块的“檀乡湾”9月份挂牌价约为1.7万-1.8万元/平方米,但同小区内一手房价格却为1.6万元/平方米。11月份,在嘉定区南翔板块,公寓新盘实际成交均价约1.7万-1.8万元/平方米,与周边同质的次新房二手房源相比,平均单价低了1000-2000元/平方米。
[短评]一手房价低于二手房,要从开发商和二手房业主两者身上找原因。一方面,随着年底的逐渐临近,加上信贷环境紧张,开发商的资金链压力日增,因此被迫打折促销。另一方面,二手房业主普遍不存在开发企业面临的资金压力,同时对楼市回暖仍抱有期望,因此坚守价格,进而打破了一、二手房之间的价值规律。未来半年,如果楼市交易量依旧维持低迷,开发商销售压力依旧存在,一、二手房价格倒挂的现象仍有可能持续。
非常事之二:
房产中介不卖旧房卖新房
“买新房去售楼处,买二手房找中介”,这是众多消费者心目中的“常理”。因此,他们对于房地产经纪公司的称谓更多的是“二手房中介”。以往多年,在房产中介公司的业务结构中,二手房一向是其主打业务类型,即便是一手房代理项目众多的大型房产中介也不例外。
进入2011年,尤其是从下半年开始,众多房产中介公司开始把精力转移到一手房市场。在多家大型中介外围区域门店中,从事一手房销售工作的经纪人占比逐渐高达6-7成。走进中介门店,经纪人为购房者提供的第一推荐往往是新房而不是二手房源。
与此同时,大型中介公司的新房代理业务比重逐渐加大,并超过了二手房中介业务。以上海中原为例,2010年,在其全年业绩构成中,新房代理收入为3成,而2011年,这一比重则高达6成。德佑地产2011年8月份以前,一手房佣金收入占比为35%,8月后至11月份,该数字也提高到60%以上。
除了中原、信义、汉宇等老牌的房产代理机构外,一些原先专注于二手房中介业务的机构也开始涉足一手房市场,甚至包括一些原本依赖中低端二手房买卖,以及租赁交易的中小型房产中介。个别小中介公司参与销售的一手房项目多达三四个。
[短评]:在当前的市场背景下,房产中介去卖结佣周期较长的一手房,更多是一种无奈之举。由于一、二手房价格倒挂,加之二手房交易税费相对较高,购房需求纷纷向一手房市场转移,中介公司单靠二手房买卖业务显然已难维持生存。而从开发商角度考虑,一、二手房市场联动不失为新房销售的一个高效途径。未来,这种销售模式仍有发展空间。
非常事之三:
“金九银十”成交量不敌“春节月”
在影响购房者置业积极性的众多因素中,季节也是其中之一。因此,楼市也有淡季和旺季之分。通常来说,每年春节所在的月份,因购房者忙于筹备过节,用于看房、买房的时间较少,该月也就成为年度成交量中最低的月份。7、8月份,气温较高,购房者的看房积极性也会随之下降。9、10月份,因高温暂时观望的购房需求再次出动看房,使得市场交投趋于活跃。加上此时开发商也会加紧推盘以回笼资金,供求两旺会推动市场成交量明显回升。
然而,2011年楼市“金九银十”的表现却令业内大跌眼镜。来自信义房屋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2011年10月,全市二手房成交量环比下跌了21.47%,为8100套。这是近5年来同期第二低位水平,仅高于2008年10月的6600套。从年度月成交走势来看,该数据是2011年月成交量第二低位水平。而如果单就二手住宅成交来看,上海中原数据显示,2011年10月份成交量为7138套,甚至低于当年2月,也就是“春节月”成交量的7437套。
一手房市场成交同样低迷。去年9月份,新建商品住宅成交量同比下降一半以上,10月成交量更连续下挫,仅成交3823套,环比当年9月又下降22.1%。
[短评]:购房需求的释放有赖于其对后市走向的乐观心态。 2011年“金九银十”之所以失约,从根本上说是因为购房者对后市预期较低。尤其是在进入第四季度后,随着开发商降价范围的扩大,购房者的降价预期得到了部分兑现,因此观望的情绪比上半年更为浓厚,从而导致了成交量的逐月递减。
非常事之四:
成交“明星”变平庸之辈
小户型二手房一房难求,挂牌当天就成交;学区房看房者众多,几位购房者争抢同一套房源……这类现象在往年的楼市并不新鲜,原因是,小户型以及学区房数量相对较少,而购房需求则非常“刚性”,因此一直非常热销。但在2011年特殊的市场环境下,这两类热门房源也遭遇了销售困境。
3月到5月通常是一年中学区房的成交旺季,而从德佑地产等多家中介机构门店的统计来看,2011年4月份学区房成交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0%-50%不等。以徐家汇板块为例,作为全市中小学教育资源最为优质的板块之一,该板块学区房成交量一直较为集中,区域内不少中介门店单靠学区房租售业务就能维持生存发展。2011年3-4月份,区域内部分门店学区房成交量仅为去年同期的一半左右。
此外,曾“傲视”楼市多年的小户型房源也失去了往日光芒。以往,小户型房源因户型紧凑、置业门槛低,单价往往比同区域内大户型房源高5%以上,且房东心态坚持,议价难度颇大。但在去年下半年,不少小户型议价幅度已与周边大户型持平,个别小户型学区房甚至降价10%成交,降价幅度丝毫不逊于大户型房源。尽管如此,小户型房源成交速度仍然非常缓慢,不少房源价格一降再降仍难成交。
[短评]:热销房源沦为滞销商品,主要原因是市场有效需求的萎缩。从学区房来看,购房者大多是上海户籍,名下房产大多都在2套以上,已经被纳入限购范围。而小户型滞销的原因则是因为购房者受贷款限制较多。不少银行更愿意放款给利率较高、贷款额度较大的改善型置业者。不过,学区房和小户型房源自身的优势依旧存在。如果未来政策松动或转向,这两类房源不难恢复昔日“神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