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唐仲英楼的电梯你坑爹啊”,2月21日下午,在南京大学小百合BBS上出现了一则帖子,称南京大学微结构国家实验室“唐仲英楼”一部电梯突发故障,一名老教授独自一人乘梯时,电梯突然从6楼急坠至2楼,电梯内两块不锈钢吊顶脱落,所幸教授是站在角落未被砸到。此帖发出后,不少学生跟帖表示不解,而相关人员虽然作出了回复,但措辞又引发了争议。
快报记者实地探访,发现唐仲英楼虽然是2008年才投入使用,但是电梯的确存在问题,校方目前已经开始检修该楼所有的电梯。
网帖:
电梯急坠险伤老教授
2月21日下午两点多,这则附图的帖子出现在小百合上,图片上电梯内的景象十分凌乱,一张是电梯吊顶已经脱落,有两张日光灯管裸露出来,另外两张是各约一米见方的两块空心不锈钢吊顶掉在了轿厢地面……
帖子描述:“21日中午,一位老教授坐电梯下楼。电梯突然从6楼迅速掉到2楼,电梯内天花板大量脱落。还好老师手扶扶手站在角落,没被砸到。按警铃10分钟,没人理睬,幸亏一路过学生听见后通知管理员,又过20分钟后,维修工来了,老教授才获救。”
此帖一发出,立即引发了热议,到昨天下午,跟帖数就达到了170多条,都是谴责电梯不安全,尤其是吊顶直接砸下来,如果电梯里面有很多人,那么必定会伤人。
更重要的是,唐仲英楼是2007年建成,2008年投入使用的,属于国家实验室,电梯仅仅使用三四年时间,就出现如此问题,让人费解。有人跟帖称,唐仲英楼里不是教授就是研究生,而且还有院士,砸到任何一个人都是无法接受的,此次发生电梯急坠的是B区的电梯,而据称,去年C区的电梯也发生过一次同样情况。
探访:
电梯里当时只有一人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唐仲英楼。据了解,唐仲英先生1930年生于中国,后到美国靠奋斗成为大企业家,并成立了唐仲英基金会,而该楼由唐仲英基金会出资5000万元,总投资则达到1亿多元。唐仲英楼由从南至北三幢楼相连而成,都是六层。
发生故障的是B区4号电梯,此时一楼处摆放着维修牌,该电梯已经停运。记者从学生处打听到,前天乘坐电梯的是实验室的薛奇教授、博士生导师,今年67岁,是研究高分子材料的。
薛教授的办公室在C区6楼,昨天下午,他称此事和小百合帖子上描述的差不多,当时自己就一个人坐电梯,没想到电梯突然下坠,随后又无法开门,而且吊顶也脱落了。他说,前天自己在坐电梯时,虽然只有一个人,但还是下意识地站到了角落,因为他知道无论发生什么情况,角落最安全。另外电梯里有扶手,自己腰不太好,靠在上面可以舒服一点。
学生:
没坐过这么慢的电梯
昨天记者也乘坐了一下C区6号“巨人通力”电梯,该电梯年检已经通过。每次停靠时,电梯门都会有一个响声,然后慢慢打开。
一位研究生称,以前就发生过电梯故障,比如突然灯不亮了。而最要命的是,电梯特别慢。
记者实测也发现,电梯从1楼启动到在2楼开门,要15秒左右。这位研究生称,她以前没有坐过这么慢的电梯。
此外,学生们还指出了实验楼另外一个问题——走廊天花板脱落。据学生称,如今大家对于天花板都比较小心,“走路都是贴着墙走,生怕被砸到”。
插曲:
把责任推向博导挨批
这则帖子发出后不久,就出现了回复帖:“经维保公司向乘坐电梯的老教授了解,故障发生时老教授正靠着轿厢内扶手锻炼,晃动过大引起电梯保护锁死,电梯急停造成吊顶脱落。”此回复遭遇一片骂声,很快该帖就被删除了。
昨天,薛教授提起此事表示,电梯内有监控录像,可以证明自己没有所说的情况,而回复的估计是和电梯管理有关的部门的人,好像是个版主。据说,学校已经责令那个人写了检查。
到21日下午4点多,那个发帖人又重新发了一个回复帖称,“唐仲英楼电梯故障情况是这样的:前期据师生反映存在梯速过慢问题,因此最近一直在寻找解决方案,对梯速进行调整,可能因为该梯型可调范围有限,虽然梯速有所改善但改善不大,另一方面梯速的调整可能给运行平稳度和平稳精度带来影响,导致电梯出现了运行故障,加之天花板未能固定牢靠所以发生了问题。另外,该梯型铃声较小,听到报警声后值班人员当即去察看电梯情况并联系维保单位和专业人员,目前,电梯已经恢复运行,我们将责成维保单位对唐仲英楼电梯进行详细检查,并尽快拿出稳妥的解决方案,同时要求对学校所有电梯进行仔细检查,确保运行正常。”
此回复也遭到了一些反驳,称是敷衍之词,而且电梯如此漏洞百出,让人感觉到无语了。
校方:
已开始检修楼内电梯
电梯的负责单位是南京大学房地产管理处,昨天记者也赶到该处了解情况,一位工作人员答复称,具体问题他没法回答,至于电梯质量是否有问题,他称:“我们电梯是每年都通过年检的。”
记者在唐仲英楼门口也看到一张告示,称学校从去年10月份就开始对唐仲英楼的相关设施设备进行维护,目前开始对所有电梯进行检修维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