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2提高高速电梯乘运质量的措施
根据前述分析,笔者认为提高高速电梯乘运质量,不只是单单控制某一个环节就能解决的,需要从电梯结构设计、电梯安装工艺和电气控制调试3个阶段分别进行控制。
2.1 在高速电梯结构设计方面
(1) 高速电梯的机房需使用高质量减振垫,且数量要求配置合理。由于3.00m/s以上高速电梯一般都采用补偿绳装置,其系统质量已远远大于一般电梯,其机房减振垫也需要合理增多,否则无法达到减振的效果。
(2) 高速电梯搁机钢梁需要合理选择。若搁机钢梁的强度不够,刚性较差,当主机运转时,由于机械惯性产生的振动配合机座的材质而产生共振。
(3) 导轨的选用应该合理。特别是一些超高速电梯需要选用高精度的导轨,那些虽然型号相同但加工精度不高 的导轨不能用在超高速电梯上,否则容易引起轿厢振动。
(4) 高速电梯轿厢结构设计需要考虑防噪。由于高速电梯在井道中上下快速运行,井道中的气流必定会影响 轿厢。为避免在轿厢内听到气流产生的啸叫和风声,可考虑在轿壁上贴消声棉或者采用迷宫式轿内通风孔和迷 宫式轿门接缝,以增加风扇罩和门机罩等措施。
(5) 补偿绳根数计算要准确。当补偿不足时,空轿厢 在轿顶或满载在轿底时,主机运转变得异常“吃力”, 从而影响电梯的乘运质量。
(6) 需要考虑整个轿厢的动、静平衡。主要表现在随行电缆的根数及在轿厢上的固定位置是否合理。对于运行高度很高的楼层,一根随行电缆显然容易使轿厢偏载,通常采用双随行电缆,且与轿厢中心对称布置。
(7) 轿顶绳轮轴承型号选用及绳轮结构设计应合理。 在进行绳轮轴承的选用时,需要根据载荷、转速等参数进行计算。另外,绳轮的结构需要易于轴承的润滑及后期的保养,否则极易引起绳轮中的轴承异响。
(8) 避免轿厢面积与建筑井道面积不匹配而产生“活塞”现象。为避免这种现象,在井道顶部或底部需要设置泄压风孔。
上述问题,应在高速电梯设计之初加以考虑,并予以足够重视。这样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电梯轿厢的晃动及轿内噪声,大大改善电梯的乘运质量。
2.2 在高速电梯安装工艺方面
(1) 控制主导轨接头间隙及台阶尺寸。GB7588-2003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及GB 10060-1993《电梯安装验收规范》中规定,有安全钳的导轨接头间隙不超 过0.50mm,台阶不超过0.05mm。当轿厢导轨接头处间 隙和台阶增大时,电梯运行就会出现水平方向的间歇振 动,影响乘坐舒适感。
(2) 导靴与导轨之间的间隙不得过大,应满足选用的 滚动导靴与导轨配合时所要求的间隙。
(3) 导轨工作面垂直度不得超差。对于高速电梯,每5m铅垂度不超过0.70mm,在整列导轨上的铅垂度不超过1mm,轿厢导轨局部间隙小于0.50mm,台阶小于0.05mm。这远高于GB 7588-2003和GB 10060-1993规定的要求,只有这样才可以保证导靴沿导轨的振动量减小到最小,且不影响运行。
(4) 导轨支架不得松动。当导轨支架的固定螺栓有部分松动时,会引起靴衬与导轨之间的间隙增大,从而引起电梯的振动增大,严重时导致导靴脱离导轨运行,使电梯发生危险。一般在精调完导轨后,可以采用点焊导 轨支架的方法。 ,
(5) 钢丝绳张力需调整均匀。具体可采用拉力计和钢板尺进行调整。
(6) 轿厢架组装时不得出现扭曲。
(7) 补偿链(绳)不得出现部分链结扭曲进而产生冲击性振动,并传递给轿厢。
(8) 平衡系数需要调整到45%左右,称重系统不得出现故障。当平衡系数过大或过小时,电梯启动或停止瞬间会出现上下抖动(制动器调整不当也会引起抖动)。另外,称重系统不能准确反映轿厢负载时,起动时会产生明显的抖动或倒拉现象。因此应定期校验称重系统,使之能准确地反映轿厢重量。
2.3 在电气调速方面
(1)速度反馈装置(如测速电动机)的安装与曳引机轴需同轴。
(2)选用品质优良、稳定的曳引机和驱动电动机。
(3)选用性能优良的变频器。
(4)采用最佳控制时序。
(5)不得出现电气控制柜中的元器件质量不佳或失效,或参数选配调整不当,造成控制上的失常。
(6)端站保护装置安装调整应适当。
3 结语
高速电梯的乘运质量已成为电梯运行的一项技术指标。在本文中,笔者针对影响电梯乘运质量的两个方面的因素,提出在高速电梯结构设计、安装工艺及电气调速方面所采取的有效对策。这对电梯设计、制造厂家,电梯安装及改造、维保厂家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