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印] |
“南京市电梯困人救援电话96333,本部电梯设备编号……”最近,南京市民发现,不少建筑物的电梯中陆续贴上了这样的告示牌。96333怎样实施救援?热线电话背后是怎样的运行机制?本报记者进行了采访。
经过半年试运行后,4月初,96333电梯应急处置中心正式启用。调度总部设在位于雨润大街的南京市质监局大楼内,24小时值班。
高层建筑的普及,让电梯成为公众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4月14日,南京市质监局电梯应急处置中心科长朱晔秋向记者介绍,截至目前,该市在用乘客电梯数量已达3.3万台,并以每年15%的速度递增。各类电梯故障时有发生,电梯困人得不到及时救援最为常见。原先,电梯的救援由厂家负责,电梯内贴的是各个厂家或者物业的电话。据市质监局统计分析,救援不及时的原因,近50%是由于使用单位无人值守或应急装置缺损,33%是由于维保单位力量薄弱,不能及时赶赴现场。
为了提高城市公共安全服务水准,南京出台全国第一部“电梯安全条例”,在全省率先开通统一电梯救援平台,将所有厂家整合起来,综合管理,一个电话对外,全天接警,全市布点,在机制上有效预防了企业主体责任不落实可能发生的长时间困人事件。与维保单位联系电话相比,96333更加醒目、简短、好记。目前已有3.1万台电梯被收编到96333系统中。亚青会前,南京将实现客梯100%全覆盖。
嘀铃铃铃……采访中,一通求助电话打进热线中心。根据对方报出的电梯编号,座席人员郑明惠迅速在电脑系统中输入“012546”,系统显示,故障电梯地址为“仙林大道168号仙林校区教师公寓南大和园25幢楼”。“电梯编号就是身份证,不仅可以在系统查询相关信息,还可以通过GPS迅速定位。被困人员情绪紧张,描述位置很容易出现差错,如今只要报出编号就能立刻锁定方位。”朱晔秋说。
“请核实您的位置……马上帮您救援,请您耐心等待。”挂上电话,工作人员立即致电该网格维保单位,同时,一条关于故障电梯位置信息的短信也发送到对方手机上。
根据电梯分布情况,全南京分为49个网格,每个网格内约有500到1200台电梯,遇到特殊情况还可以将距离网格最近的站点作为补充救援站点,或者安排中心值班工程师队伍前往救援。
由于被困乘客是一位女士,完成任务交接后,工作人员迅速回电安抚她的情绪,“电梯没有窒息危险,请不要做扒门等自救行为,救援人员将在30分钟之内赶到,请您不要紧张,耐心等待。”96333一天往来电话100多起,其中很多电话是安抚被困者。
记者现场测算,报警电话2分钟后,热线中心将救援任务下派至维保单位、对方出发;8分钟后,赶到现场,帮助被困人员安全出电梯。试运行半年来,救援人员到达现场平均用时12.97分钟,远远快于国家标准规定的30分钟。
救援网格有大有小,新街口地区就分得较为细密。江苏贝斯机电工程有限公司的新街口救援站,除了为省中医院49部电梯提供日常维护,还负责新街口一带的救援任务。他们通常白天救援,晚上维护。16日这天不错,白天没有接到一起救援任务。傍晚5点半,记者跟着工作人员唐万军赶往省中医院开工。此时,白天全负荷运转的电梯终于清闲下来。和唐师傅一起上到最高的6层楼,站在电梯口,记者看到,电梯被控制在5楼,井道又深又黑,借助轿厢顶部一盏照明灯,唐师傅系着安全带爬上去,开始检查相关设施。然后,一层一层下去,直至一楼。“一般一晚上检修两部,快的话,九点、十点左右完工,如果遇到较大问题,就难以估计下班时间了”,唐师傅说,“只有平时仔细维护,才能减少困人事故的发生。”
奥体网格是由蒂森电梯有限公司负责的。亚青会、青奥会在即,维保主管孙少平压力不小,8个工作人员分成4组全天候在网格内巡查,奥体中心21部升降梯和6部扶梯是重点关注对象。“亚青会期间,我们打算将现场值班人员增加到6-8人,有紧急电话,一两分钟就能到,确保万无一失。”
目前,南京市平均每天处置18起困人故障。孙少平和唐万军都对记者说,只有平时维护到位,才能减少困人事故的发生。
省内其他城市也将陆续跟进建设电梯困人救援体系,其中,常州的96333有望今年6月启用。